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实验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中医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越来越深人,在造模方法、实验指标选择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进展综述如下。l 常用的动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中医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越来越深人,在造模方法、实验指标选择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成
果。现将近年来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l 常用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检测指标
常用的拟VD模型有双侧颈总动脉(CCA)阻断再灌注模型(2一VO)、四血管阻断再灌注模型(4一VO)、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模型、反复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左心室注射液体石蜡油模型等。主要检测学习记忆功能的有跳台法、避暗法、Y型电迷路法、穿梭箱法,空间分辨学习记忆实验如Y型水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潜在学习功能实验;检测生化及放免指标的尚无特异性指标,常见的有兴奋性氨基酸(EAAs)如N一甲基一D一门冬氨酸(NMDA)受体、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5一羟色胺(5一HT)等。
2 中药复方治疗VD机理研究
2.1 对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中枢胆碱能系统在学习记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枢胆碱能通路是构成学习记忆的主要通路,乙酰胆碱(Ach)是其中的重要神经递质。陈忠义等采用双侧CCA结扎法复制VD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喜得镇组、脑力苏胶囊组,用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借助放免法对海马AchE含量、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经喜得镇、脑力苏胶囊治疗后,大鼠学习记忆明显改善,海马AchE及血浆SS含量显著升高。韩玉生等观察电针与中药复方脑康胶囊结合对VD大鼠脑内Ach含量及AchE活性的影响。取雄性大鼠6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50只经四血管阻断法造成VD动物模型后,随机抽取40只分成模型组、针药结合组、电针组、中药组。经4周分别治疗后处死取脑,检测其脑内Ach含量及AchE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针药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Ach含量明显升高,AchE活性明显降低;与电针组和中药组相比,Ach含量升高,AchE活性降低。
2.2 对海马区的影响 海马区是学习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部位,是对脑缺血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研究多以海马CA。区和CA3区锥体细胞作为测量目标。张力采用反复缺血再灌注方法复制出VD动物模型,以具有调理脾胃、消痰化瘀功效的化呆醒神汤进行治疗。光、电镜观察发现VD大鼠海马CA1区大量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及脱失,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性、突触变性;组织染色及定量分析发现VD大鼠海马CA1区、额叶皮质内AchE阳性纤维数量显著减少。化呆醒神汤可以明显减轻VD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损伤,增加海马CA1区、额叶皮质内AchE阳性纤维数量。余尚贞等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康对照组和复聪香液组,经反复脑缺血再灌流加降压法造模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复聪香液及脑复康溶液,连续15d后脑部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l区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可见大量神经细胞损伤、变性,甚至坏死;而复聪香液及脑复康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代建峰等采用双侧CCA永久性结扎造成VD大鼠模型,并观察补肾祛瘀开窍方、安理申对该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区锥体细胞的形态及数量的影响。结果补肾祛瘀开窍方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轻缺血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的作用。2.3 对单胺类递质的影响在脑组织中的各种单胺神经类递质是记忆形成及保持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其中包括DA、NE、5一HT等。方之勇等测定清脑灵对拟VD大鼠脑海马内5一HT、DA、NA的影响,清脑灵大、小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VD大鼠
海马内的DA、NA和5一HT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