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鲜技术与临床应用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鲜药的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大量古代本草及方书文献中可以发现,历代医家对鲜药有别于干药的特殊作用都有着中肯的认识,对鲜药的临床运用有着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随着中医温病学说的形成与
鲜药的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大量古代本草及方书文献中可以发现,历代医家对鲜药有别于干药的特殊作用都有着中肯的认识,对鲜药的临床运用有着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随着中医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所用鲜药品种日益增多,所适应的病症日趋广泛,对鲜药特殊功效的认识亦更加深入,从而形成了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
严格来讲,鲜药也是药物加工炮制的一种形式。药物加工炮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和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鲜药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保持药物的新鲜、保持药物原有的气味,从而发挥特殊的疗效。
1 鲜药保鲜技术的研究
1.1传统的鲜药保鲜方法有自然贮藏法、沙藏法、沙植法、冰箱贮藏法、塑料薄膜保鲜法、移栽法等[1]。
1.1.1 自然贮藏法[2]:此法较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和场地,可选择通风、干湿适度、凉爽的地方作为贮藏地,将药材自然堆放,每隔15~20 d翻晾一次,随时淘汰腐烂者。适用于含水分较多,肉质肥厚的根茎类药材,如藕、葛根等。
1.1.2沙藏法[2]:选择空气清新、通风、湿润的地方,将药材埋于以适量的水湿润的细砂中,不宜过干或过湿。适用于生姜、首乌、地黄等根茎类药材的贮藏保鲜。
1.1.3沙植法:选择通风阴凉的地方作贮藏室,在无盖木箱中加入不带泥的湿砂,将药材植于砂石箱中。适用于以茎叶人药的药材。
1.1.4冰箱贮藏法[2]:将清洗干净的药材分类扎成小把或装入袋中,或用塑料药膜包裹放入冰箱或冷藏柜,有特殊气味的应单贮藏,温度控制在3~5℃,在贮藏过程中应随时翻拣,去除腐烂变质者。适用于全草和小根茎类药材。
1.1.5塑料薄膜保鲜法:保鲜膜包裹鲜品药材既有一定的密封性,又有一定的通透性,如能与冰箱贮藏法配合使用,保鲜效果更佳。适用于根茎及全草类药材的短期贮藏保鲜,尤其适用于已经切块所剩余药材的贮存。
1.1.6移栽法:需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移栽,一般以黑色土壤为佳,最好掺人一定比例的有机肥料。适用于全草类及小块根茎类药材的保鲜。
1.2 现代鲜药保鲜技术:借鉴农业及食品加工业保鲜的成功方法,研究不同药材的保鲜方法,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了限气贮藏、气调贮藏、辐照贮藏、冷冻干燥、冷冻或冷藏、密封冷藏、真空包装、应用保鲜剂保鲜等贮藏方法。但是鲜药品种多,每个品种的来源不同、成分不同、理化性质不同,其保鲜方法也不同。一般来说,含有同一类活性成分(黄酮类、葸醌类、挥发油等)的药材其保鲜方法大致相同。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利用上述几种方法的搭配组合,依据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药效学比较,优选出既保证药效,又便于贮存、运输并适于工业化生产的保鲜方法[1]。
在保鲜技术研究中,特别要分析导致鲜药在干燥过程中成分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如找到引起这一变化的酶),含有易氧化失活的蒽醌类成分、大量具有不饱和结构成分和易挥发成分的药材是保鲜研究的重点。利用生物技术(如酶固定化技术、酶灭活技术、生物氧化抑制剂的应用等)保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一是通过改变贮藏条件(如降低贮藏温度、冷冻干燥、真空贮藏、充氮贮藏等);二是抑制破坏活性成分的稳定性酶的活性(如低温贮藏、加保鲜剂等)。找到合理、经济的保鲜方法。结果表明:速冻保鲜方法简便,可保持鲜药原有形态,基本不破坏有效成分及其原有的活性[3]。充氮贮藏、低温贮藏、低温脱水千贮都是鲜药保鲜贮藏研究的新方向[1]。
有学者研究制作了一个简易的中药冷藏真空保鲜装置Ⅲ,该保鲜方法的研究,是将鲜药材低温冷藏,不经过冰的融化,在真空状态下除去药材中的水分,由于冷域温度适宜,细胞间不会生成冰晶体,减少了细胞内有效成分外析,可最大程度地保留药材原有的天然品质。这种保管方法尤其适用于中药的研究机构,以便完整而系统地研究中药材的成分,也适用于医疗机构,特别适用于那些因温度、湿度、光线而不稳定的药材和贵重的中药材的保管。
2 鲜药临床应用
2.1 鲜药有别于干品的药性:(1)寒凉性药鲜品较干品偏凉、偏润。中医临床上使用的鲜品药物,大多数属寒凉之品,适用于急证、表证及伏暑、伤暑血热等证,对药物的要求多取其凉润之性,以达清热润燥之效。(2)辛香气药鲜品较干品味厚力峻。现代中药化学研究结果证明,大多数辛味药物的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此类物质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变质或随水分的蒸发而挥发散失,由鲜变干以后会减弱赢改变弱理作用。(3)药汁鲜纯润燥之性强于干品。临床应用多取鲜药自然汁服用。鲜药药汁鲜纯,保持天然药物原有气味,润燥之性远胜于干品。
2.2鲜药在l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疟(1)外感风寒、温病及伤暑;(2)咳血、衄血、吐血诸血症;(3)急性菌痢腹泻;(4)肺炎、痈、肺结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白喉;(5)腮腺炎、乳腺炎、扁桃体炎;(6)伤科,外科病症;(7)恶性肿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8)急危重症(包括蛇、蝎、蜈蚣、狂犬咬伤等)的急救与解毒;(9)各种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如乙肝、脉管炎、骨髓炎、痔疮、吸毒成瘾及各类癌症等)。
除上述8类病症外,对鼻炎、中耳炎脓肿、各种风赤火眼(急慢性结膜炎)、阑尾炎、各种淋证、阴道炎及外阴瘙痒、寻常疣、扁平疣、腰缠火丹(带状疱疹)、鹅掌风、头癣、脚癣等,应用鲜品药物治疗,均有较好临床效果。根据历代医家文献记载及现代临床实践可以看出,鲜药的应用在内科杂病的调治、急危重症的抢救、解毒以及外伤治疗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2.3 鲜药的使用方法:临床根据患者病症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鲜药使用方法,除直接口嚼外,还有以下用法:(1)直接入汤剂法。适用于外感伤寒、瘟病及伤暑,咳血、吐血诸血证,肺炎、肺痈、腹痛、腹泻等内科杂病的治疗。(2)自然汁内服法。适用于急危重症的抢救,以及外感热病、邪热炽盛或化火伤阴等病症的治疗。(3)蒸露法。适用于伤暑头晕恶心,外感发热头痛,湿热食滞腹泻等病症。(4)煎膏法。此法也是鲜品药物临床应用的一种传统方式,在民间应用范围很广。煎膏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兼有缓慢的治疗作用且含有蜂蜜、蔗糖等而味美适口,为病家所喜用。(5)捣烂外敷法。以鲜品药物捣烂外敷,使用范围广,可作为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辅助治疗;尤其在外伤、皮肤等病症方面,由于将药物直接用于局部病所,其效能比内服起效更加迅速。(6)自然汁外用法。广泛应用于痈疽疮疡、水火烫伤、跌扑外伤、蛇虫蛰伤、各种眼疾、中耳炎、鼻炎、阴道炎、头癣、脚癣、鹅掌风、带状疱疹、扁平疣、寻常疣等多种病症的治疗。
除上述常用6类方法外,针对某些具体病症和患者情况还有多种不同的应用方式,如制成酒剂、糖浆剂、针剂、片剂等形式应用,或两种以上方式并用。
李俊萍 刘素香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