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研究发现:逆灸通过调节自由基代谢治疗关节炎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本报北京讯 日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 日友好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逆灸可通过调整大鼠弗氏完全佐剂 关节炎(AA)早期及继发期血液及下丘脑自由基代谢失衡,发挥治疗作用。
本报北京讯 日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 日友好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逆灸可通过调整大鼠弗氏完全佐剂 关节炎(AA)早期及继发期血液及下丘脑自由基代谢失衡,发挥治疗作用。
现代应激理论认为,适度的应激可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使机体提高 耐受与抵抗力。多种预处理方法可使机体对随后的损伤性刺激产生耐受,这种 耐受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即减少组织中的MDA,同时提高SOD活性有关。近年来针灸预处理对疾病抵御与保护的研究发现。针刺的延迟保护作用与SOD、MDA等物质关系密切,这两种物质可能是机体对随后疾病产生耐受的物质基础之一。
逆灸是针灸“治未病”的方法之一,是指在机体未病之时应用艾灸刺激 一定的腧穴,通过激发自身潜能,提高机体耐受与应变能力的传统方法。传统 的逆灸方法与针灸预处理方法有相似之处。因而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着眼于 从抗氧化角度研究逆灸的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将实验大鼠分成6组:正常组不造模:AA早期组采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AC)的方法造模,3天后处死取材;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艾灸大鼠大椎穴,灸法结束后造模,3天后处死取材;AA继发期组以前法造模后第16天处死取材;逆灸继发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并于灸法结束后应用前法造模,16天后处死取材;逆灸正常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灸法结束后处死取材。分别观察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组织病理学及下丘脑、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AA各组大鼠原发足踝关节滑膜炎症表现更为明显,早期重于继发期,继发期关节软骨呈现部分损坏。同时,AA 各组大鼠 血浆和下丘脑SOD活性下降(p<0.05 或P<0.01),MDA含量增加(P<0.01)。与同期AA各组比较,逆灸可使原发足踝关节炎症的组织病理学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使血浆、下丘脑SOD活性明显回升(P<0.05或P<0.01),血浆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但仅使继发期AA大鼠下丘脑MDA有所下降(P<0.01),对早期下丘脑MDA影响不大(P>0.05)。逆灸还可使正常大鼠血浆SOD活性显着提高’(P<0:05)。实验结果说明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炎具有阻抑减轻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逆灸调整早期及继发期血液及下丘脑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
研究人员认为,从实验结果不难看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逆灸充当了使机 体产生适度应激的有效手段,启动了机体内源性抗氧化保护机制,激发了机体内在抗氧化潜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AA早期及继发期自由基代谢失衡的状态。进而提高了机体对损伤性刺激产生耐受与保护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逆灸还可适度提高正常大鼠血浆SOD活性,它可能是逆灸使机体产生适应,并减轻AA大鼠炎症级联反应的重要物质基础。
李晓泓 张露芬 郭顺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