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驭繁于简——脾气虚方证研究的思考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将复杂证候分解 中医所指的脾脏,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统血、主肌肉、喜燥恶湿,与胃相表里。脾气虚证候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瘦削、四肢无力、倦怠萎软、气短喘息、头目眩晕、厌食纳少、食后嘈杂作胀、脘闷腹胀、饮
    将复杂证候分解 中医所指的脾脏,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统血、主肌肉、喜燥恶湿,与胃相表里。脾气虚证候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瘦削、四肢无力、倦怠萎软、气短喘息、头目眩晕、厌食纳少、食后嘈杂作胀、脘闷腹胀、饮食不化、吐酸水、恶心嗳气、大便溏泻、或便血、吐血、肌衄、舌质淡红、或胖有齿印、苔薄白、脉弱。 现代研究表明:中医学的“脾”是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多系统的功能综合单位,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神经、免疫、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的部分功能。脾虚证是一组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脾的各种生理功能不足表现的综合症候群,可见于多系统多病种之中。已有研究表明,脾虚患者出现肠绒毛上皮变形、坏死、脱落,杯状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浸润增加。吸收上皮微绒毛明显退行性变,吸收细胞退化、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杯状细胞分泌颗粒增多,隐窝区细胞分裂增多,较多低分化细胞。木糖吸收率下降等。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笔者认为临床上可分解出脾气虚证吸收功能障碍亚型,或称之为“脾气虚吸收障碍证”。本证的器质性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表现在肠黏膜上皮的病变,吸收细胞量和质的不足,引起吸收功能障碍。如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慢性腹泻、肠道肿瘤等,在黏膜上皮损伤的情况下,产生脾虚吸收障碍证。 将关键科学内容分解 在脾气虚吸收障碍亚型的方(药)证研究中,将科学研究单位分解至方药有效组分对肠隐窝细胞的药理作用研究方面。通过研究健脾益气方药对隐窝细胞的药理作用,观察其药效反应,以了解脾虚吸收障碍方证的隐窝细胞生物学基础。 研究工作以隐窝细胞生理学研究进展作为基础,建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株IEC-6细胞药理实验模型,开展健脾益气中药有效组分的肠上皮干细胞药理研究。实验应用MTY、RT-PCR、ELISA、放射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方法,观察细胞增殖、迁移、分化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特征及绒毛蛋白表达、二价金属转运蛋白、IL-6蛋白mRNA表达,并检测鸟氨酸脱羧酶(ODC)蛋白和mRNA表达、ODC活性等指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各化学提取组分及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 a-二氟甲基鸟氨酸通过调节胞内ODC 活性和多胺生成’途径,对IEC一6细胞 增殖、迁移、分化、吸收功能起到刺激 性或抑制性作用。提示小肠隐窝细胞是 健脾益气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靶点。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研究者还对金 元时期刘完素的白术黄芪汤进行了防治 溃疡性结肠炎药理研究,根据巳知以上 健脾益气药物有效组分对隐窝细胞药理 研究结果,新的白术黄芪汤组方以各味 药的已知有效组分组合而成。结果显 示,新白术黄芪汤组方疗效显著,优于 饮片配伍的原组方。 通过对脾气虚证侯现代研究的理论 思考和科学实践,笔者认为,将复杂系 统分析成简单的子系统,将科学研究的 内容分析到小单元,从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和最小的起点出发,有利于科学研 究的顺利开展,比较符合自然科学研究 方法的普遍规律。只有对组成复杂系统 的各小单元有正确的科学认识基础上, 才有可能较好地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形成对复杂系统的客观的科学认知。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可能较符合中医证侯的现状。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陈慰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