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研究发现:雷公藤多甙片致急性肝损伤机理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肝损伤是雷公藤多甙片常见的不良反应,河南中医学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雷公藤多甙片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理。 雷公藤多甙片作为临床常用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损伤是雷公藤多甙片常见的不良反应,河南中医学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雷公藤多甙片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理。
雷公藤多甙片作为临床常用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研究人员以雷公藤多甙片按成人1 0、20、30倍剂量给小鼠灌胃,探讨了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再以20倍剂量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分别在9、18、27、36小时,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肝匀浆LPO值等与脂质过氧化相关的指标的变化。
在对雷公藤多甙片致小鼠急性旰损伤的机理研究中发现,正常用量雷公藤多甙片未见对肝脏造成损害,但随着雷公藤多甙片用量的加大,血清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也相应增高。当雷公藤多甙片用到成人剂量30倍时,小鼠死亡将近1/2,而在成人20倍剂量时, ALT明显升高,小鼠仅死亡1只。故研究人员以成人20倍用量灌胃作为造成小鼠明显急性肝损伤的剂量,制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实验提示,肝损伤模型中小鼠SOD明显降低(P<0.05),血清GSH—Px明显下降(P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