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报告了近十年来他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和干预研究的成果。他在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阐述中,介绍了国际上最令人关注的最新研究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
(针对主要外因)
张运院士认为,在诸多冠心病危险因素中,血脂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惟一我们可以用来干预,并与我们
的临床实践有直接关系的危险因素。如果有很好的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治愈的。
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理想药物的5个特点
张运院士认为,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药物应该具备5个特点:①显著降低血浆和(或)斑块LDL-C水平;②显著抑制斑块局部的氧化应激反应;③显著抑制平滑肌细胞凋亡;④显
著抑制斑块炎症反应;⑤显著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功能。目前临床应用的西药,一般只具备其中1项基本条件。当今公认最好的抗AS药物——他汀类药物具备①、②、④3个特点。多靶点作用的复方中药有可能同时具备这5个特点。
中药超微粉通心络有稳定易损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
张运院士等对中药超微粉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复方中药通心络的多靶点作用可较好地弥补西药作用的单一性。通心络可明显增加纤维帽'厚度、减小内膜中层厚度(IMr)以及增加纤维帽厚度与颈动脉IMT的比值,说明通心络有稳定斑块的作用。通心络降低LDL-C和TC的幅度超过50%,说明通心络有很好的降低 LDL-C的作用。通心络有显著的抗炎性因子作用,可使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分泌韵炎性因子均显著降低。通心络明显减少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降低管腔面积狭窄率,说明其有明显缩小斑块的作用。通心络可减轻细胞凋亡,明显减轻脂质沉积,稳定腹主动脉斑块,防止不稳定斑块的破裂。
超微粉通心络有效预防斑块破裂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显著降低 LI)L—c水平,全面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其主要形态学机制为:显著减少斑块负荷,减少正性血管重构,显著增加纤维帽厚度和斑块密度。
吴以岭教授、张运院士和杨跃进教授的研究均显示,经超微粉工艺制取的通心络胶囊,药理活性和生物利用率显著提高,服用量减少了1/3,患者胃肠道反应减少,顺应性提高。通心络超微粉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在显著降低LDL水平,有效防治无再流,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等方面均与西药腺苷、尼可地尔疗效相当。
陈可冀院士总结称,超微粉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中成药制备工艺粗放、质量标准低下的传统形象,为高新技术嵌入中药开发提供了范例,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奠定了国际基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