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雷公藤药理研究进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关键词】雷公藤药理进展  雷公藤系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根、茎、花均有毒性,药用部分为去二层皮的根木质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
      【关键词】雷公藤药理进展  雷公藤系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根、茎、花均有毒性,药用部分为去二层皮的根木质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皮肤病等的治疗。对雷公藤的药理研究近年来有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抗炎作用 雷公藤对炎症本身有直接的对抗作用,对炎症时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趋化、前列腺素(PGE2)和其他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出、血小板聚集及炎症后期的纤维增生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此外,雷公藤可通过兴奋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且雷公藤与强的松药理作用存在互补性[2]。雷公藤有促进肾上腺合成皮质激素的作用,通过此途径能够减轻炎性关节水肿,减少急性胸膜炎渗透量,抑制白细胞游走和棉球肉芽增生,降低血浆PGE2含量,而血浆ACTH、皮质醇水平升高,肾上腺重量增加,肾上腺皮质增厚[3]。说明雷公藤能够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发挥作用。   2对免疫的影响  雷公藤可以通过下调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阻止活化的T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T细胞免疫[4]。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能同时抑制钙离子依赖性和非钙离子依赖性通道,并通过抑制IL-2转录影响T细胞活化;雷公藤多苷还对多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和介质以及内皮细胞分泌的黏附分子的表达有抑制作用[5]。雷公藤能够通过激活抑制性T淋巴细胞(TS)而实现其免疫抑制作用,TS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因此,雷公藤引起的TS增殖,必然引起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抑制[6]。雷公藤可抑制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总之,雷公藤抑制免疫应答是经多种途径而达到的。雷公藤的免疫抑制作用使其在抗炎、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等方面得到临床应用[7]。雷公藤多苷能改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病情[8];延迟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的发生,降低发生率,并且无毒性反应[9]。   3抗肿瘤作用 继Kupchan等发现雷公藤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之后,国内许多研究者也进行了有关研究。雷公藤甲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使肿瘤细胞对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敏感,同时有效地抑制TNF-α介导的NF-Kappa β激活,抑制TNF-α介导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IAP)家族成员c-IAP2和c-IA P1的诱导[10]。Chang等则发现,应用雷公藤甲素的细胞中,p53的转录功能被抑制,而p53的表达增加,同时p53应答基因p21活性下调。这表明p53蛋白水平的增加是由于p53的翻译水平升高实现的,而提示雷公藤甲素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则是通过抑制p21活性实现的[11]。   4 抑制生育的作用 许多动物实验表明,雷公藤具有抑制生育的作用。雄性大鼠灌服雷公藤总苷(10 mg/kg)8周后全部动物失去生育能力,但性行为和血液睾酮水平及各脏器组织光镜检查无明显改变[12]。在服用雷公藤提取物THs 30d后,雄性大鼠抗生育的有效率平均为97%,而在停用50d后,90%的受试大鼠能够恢复生育能力,附睾尾部的精子参数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该提取物对大鼠体重、睾丸重量与大小等均无明显影响,因此为男用避孕药一个较好的候选药物。雷公藤抗生育的机制可能为使睾丸变态期精子细胞组蛋白一精核蛋白取代反应受阻,进而导致附睾精子核蛋白异常[13]。   5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雷公藤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多种肾脏疾病,减轻患者尿中的总蛋白和白蛋白等。雷公藤的这种作用可能与其具有防止破坏和修复肾小球滤过膜涎蛋白,维持滤过膜阴电荷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蛋白的排出有关。在治疗马杉肾炎的试验中,雷公藤多苷虽然不能影响电子致密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但其能显著降低大鼠异体相的肾组织学改变,这种保护机制可能是由于雷公藤能够清除氧自由基,或者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14]。陈志强等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雷公藤干预实验,结果显示雷公藤不仅可以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还能够抑制其分泌细胞外基质和转化生长因子一p,(TGF-β),TGF-β1是促进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的一个重要因子,为雷公藤治疗系膜增生型肾炎提供了理论根据[15]。   6 副作用   雷公藤根、叶、茎、花均有巨毒,毒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其次为生物碱类、三萜类及苷类。在临床上,雷公藤可以引起消化道、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多系统不良反应。 旋复花(Japonica Thunb)又称欧亚旋复花(Inula Britannical)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头状花序采收晒干后,既可生用,也可蜜炙用,其味辛散苦降,具有降肺胃之气和消痰止咳之功效,是治疗因肺胃气逆而导致咳嗽、呃逆、呕吐的要药。笔者用含有旋复花的方药治疗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引发皮肤过敏反应1例。现报告如下。   l 资料 李某,女性,52岁,2004年11月28日初诊。主诉胃脘部胀满,疼痛不适3年,加重半年,伴呃逆、泛酸、烧心,胃疼痛以空腹为甚,食少纳呆,善太息,心烦易怒,寐差梦多,大便偶黑而干,小便黄,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胃镜检查报告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自诉曾多次就诊,口服奥美拉唑等多种西药,均开始有效,最后效差或无效,而来我院就诊。笔者根据患者舌象、脉象及临床表现,给以疏肝和胃降逆、生肌护膜、制酸止痛的方药:柴胡10g,黄芩10g,百合15g,丹参15g,乌药10g,川楝子lOg,郁金10g,乌赋骨15g,瓦楞子12g,生牡蛎12g,蒲公英12g,旋复花9g(包煎),代赭石12g,白及12g,焦三仙各15g,延胡索12g,火麻仁15g。4剂。嘱其将旋复花用干净纱布包好与其他药物一起常规水煎服。2d后患者来诊,自诉因药房将旋复花4剂包在一起,患者在分包时自觉双手瘙痒,30min后皮肤上即起红色片状或粟粒状丘疹,继而蔓延至双上肢,患者不以为意。当日服下第1剂药后,自觉胃脘部胀痛、泛酸、呃逆等症状减轻,但皮疹延至头身部。由于治疗胃痛心切,故坚持服用了第2剂药。这时胃脘部不适症状减轻明显,但皮疹已漫布全身,瘙痒难忍,色红,高出皮肤,偶有胸闷、喘息,方来就诊。见其临床表现及听其诉说病史(无特殊饮食及服其他药物史),笔者认为此患者出现这一现象与旋复花有直接关系,嘱其立即停药。2d后患者皮疆疹、胸闷、喘息等症状消失。嘱将余下的2剂药中的旋复花去掉,余下中药水煎服毕,未见皮疹复起,胃部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2 分析 从传统应用上讲,旋复花辛散苦降,善降肺胃之气而消痰止呕,为治疗肺胃气逆而致咳嗽、呃逆、呕吐的要药。药理研究表明,旋复花含有蒲公英甾醇,旋复花甾醇A、B、c等多种甾醇、黄酮、绿原酸、菊糖、咖啡酸等,其中绿原酸能明显增加大鼠小肠的蠕动,增进其胆汁的分泌,并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绿原酸对人有致敏作用,吸入含有绿原酸的植物尘埃后,可以引发气喘、皮疹、皮炎等,本例患者的过敏反应大概是由旋复花中的绿原酸引起。中药与西药一样,也有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关于中药过敏反应的报道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在笔者近20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还是首次遇到旋复花过敏病例,希望引起广大同仁的重视。故笔者认为在使用本品时应注意:(1)对于过敏体质的病人要慎用旋复花。(2)必须用旋复花时,一般用量应控制在3~lOg内,常规用量罕见中毒报道,用量过大,会使部分患者出现发热、恶心、全身皮疹、呕吐、腹泻、胸闷等症状。也有报道指出较大量使用旋复花,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呼吸加快,抽搐,甚至死亡。(3)煎汤内服本品时宜布包,因本品的绒毛会刺激咽喉及消化道,引起咳嗽、呕吐。(4)使用本品要对症,本品性偏温散,适用于寒邪引起的痰多、咳嗽、呃逆等病症。                                        强春倩 刘世任 都本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