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寻常痤疮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痤疮是一种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青年男女的面部及胸背部,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部分遗有瘢痕。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等,本病发病呈上升
    痤疮是一种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青年男女的面部及胸背部,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部分遗有瘢痕。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等,本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祖国医学疗法独特,效果显著,近年来,中医药抗痤疮机理研究日渐深人,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依据,现综述如下: l痤疮中医证型现代研究 杨慧敏等观察61例育龄女性痤疮患者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结果表明:低龄组睾酮增高,高龄组雌二醇增高。中医辨证低龄组多以肺胃实热为主,高龄组可分为脾胃湿热、脾虚肝郁证和脾虚食滞、肝肾阴虚证。王海鹰等探讨女性痤疮患者中医证型与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比较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等中医证型共90例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泌乳素(PRL)、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并与 30例正常者对比,发现女性痤疮患者各证型组血清 T,FSH,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3型血清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2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经风热组、湿热蕴结组FSH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痰湿凝结组FSH水平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M.P、PRL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证实,性激素尤其是 T.,FSH、E2代谢失衡在女性痤疮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不同中医证型与T、FSH、E2失衡密切相关,不同证型女性痤疮患者其性激素失衡有其各自的特点。 2中医药抗炎抑菌研究 2.1单味药研究 章明美等对15种生药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制痤疮致病菌活性进行敏感性测试。采用最大浓度抑菌试验和最低抑菌浓度 (MIC)比较其抑菌效果。结果发现,丁香生药挥发油对痤疮致病菌痤疮短棒菌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厚朴、艾叶油、金银花、蒲公英等有中等程度的抑菌作用。夏明静选用22种抗菌消炎中药有效成分作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痤疮丙酸杆菌对丁香酚与桉叶素高度敏感,对黄芩甙、丹参酮I、芦荟甙、厚朴酚、小檗碱、大黄素、葡苷聚糖、龙胆苦甙、丹皮酚、丹参酮Ⅱ中度敏感,其作用均优于甲硝唑。 2.2复方研究杨柳等对清肺愈痤丸(黄芩、枇杷叶、丹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等)进行药效学研究,发现该药能非常显著地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沈冬等对复方蛇草汤进行体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试验。结果显示痤疮棒状杆菌(P.acne)对100%复方蛇草汤煎液高度敏感,对 75%,50%煎液中度敏感。尹东辉研究发现痤疮颗粒(紫草、苦参、凌霄花、赤芍、连翘等)对5种47株临床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丙酸痤疮杆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力,对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血清雌二醇及睾酮/雌二醇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