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特色研究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中医特色主要表现在辨证施治和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施治方案。在临证诊疗过程中,又是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来搜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身体各部所反映出来的各类状态信息,经过医生大脑对患者信
中医特色主要表现在辨证施治和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施治方案。在临证诊疗过程中,又是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来搜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身体各部所反映出来的各类状态信息,经过医生大脑对患者信息进行归纳处理、研判加工,判定该病证的属性,然后再依据患者个性特征做出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开具方药。可以说,传统中医临证辨治的实施就是一个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研判的过程。所以,探讨传统中医信息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特色研究的关系及其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1信息采集、融合、归纳分析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方法
1.1中医的望闻问切一相关信息的采集
在临证中,医生通过望诊收集患者形体、形态、动态异常和面色、肤色、舌色、舌苔上的变化以及精神、表情上的病态反映;通过闻诊收集患者体味上的异常,气息上的变化口腔气味上的反常;通过问诊收集患者自感症状、心理变化过程和病史、家族史及生活习惯、饮食好恶;通过切诊收集脉象变化情况。中医传统辨证方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相关信息的采集过程,而医生的视、听、触是患者信息的采集方法,望、问、闻、切是信息采集的手段,而相关形体、形态、动态、体味、表象的异常和变化则是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
1.2中医的辨证~相关信息的融合、分析、研判
通过上述方法和手段所获得的各类信息在记录到病例上的同时,医生根据自身所贮存的中医理论、辨证方法和经验积累对所收集到的每一条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归纳。第一步是信息标准化方面的处理,将患者主诉语言转化为中医语言;第二步是对每一个信息进行分析,比如引起的该症状的原因,该症状的演变进程、病理机制等;第三步将每一个症状进行分类,比如该症状是阳虚的表现,还是阴虚的表现,是实证的外在反应,还是虚证的外在反应等;第四步是将整个相关症状信息融合在一起,进行归纳处理,即哪些信息是主要的,能反映疾病的实质,哪些症状是次要的;第五步是综合判断,即这些症状信息综合在一起是什么证、什么型。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步可看作是信息学信息语言的转换,第二步是信息元的分析;第三步为信息学的分类,第四步类似信息学的归纳综合,最后为信息学上判断与输出。因此,中医的辨证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分析、综合、判断的过程。
1.3中医施治的依据—信息融合研究的结果
中医施治过程中治则治法的选择是在辨证基础上进行的,其依据主要是各类信息综合研究的结果,一旦证型确定,对应的治则治法也就应运而生,然后开出处方从而完成整个辨证施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假定医生本身所掌握的即大脑储存的中医理论、辨证方法、治疗经验、诊疗水平是相等的话,其关键就在于采集信息是否准确,采集的范围是否恰当,采集方法是否合适,以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能力,即四诊信息合参的综合辨证水平。
2传统信息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中医特色研究的需要
2.1传统的信息采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辨证的需要
传统中医对各类信息的采集多为患者所表现出的表象信息,即人体的外在表现或患者的自我感觉,而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医生通过自然手段而获得。但是,对于这些从内反映于外表象的轻重程度是无法有效地具体表述和采集的。比如小便黄赤只是视觉上的反映而无具体量度,脉大、脉弱也是医生的指下感觉而无具体数据表述等。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将利用声、光、电磁生物高科技手段收集的信息纳入辨治依据,从而限制了信息收集的范围。即使有化验室指标和其它检查数据,也因没能找到其与中医证或型的关系规律而在辨证时无法利用。
2.2以人脑储存处理信息的方式效率较低
医生通过望闻问切获得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再将这些信息逐条分析找出引发的原因和病机,理清各信息单元之间的关系并融合思考,在这种原始的信息处理中虽有大脑中本已储存的中医理论和积累的临证经验为基础,引导催化其处理过程,但这种信息处理模式的效率不高,准确度也会受到医生素质因素的影响,在处理细节上也千差万别。比如同一种病证的信息,多个医生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模式,得出多种不同的结果,即使是同一个医生也可能会前后不一。也就是说,以人工方式操作的信息处理方式,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情绪变化因素的影响。同时,这种以大脑储存信息、以苦思冥想方式处理信息的原始模式也只能满足个案和少量信息的处理。对复杂信息的储存和处理其效率是很低的。因此,这种原始的信息处理方式可能也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3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对海量信息无能为力
在中医辨证中,所运用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以患者而言,一是整体上表现出的症状信息,如精神、气质上反映;二是动态上的信息,如步态、动作上的表象;三是形态上的信息,如体格、肥胖度、形体上的状况;四是个体化信息,如年龄、男女幼老、文化背景、居住地以及性格、嗜好、先天后天、职业环境、病史遗传等;五是以外测内所出现的表象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在这种诸如众多的信息高度融合的过程中,又会派生出大量的隐含信息,如各种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等,所以这种信息处理过程是多途径的、是复杂的,这其中的信息量是难以估计的,可以说是海量的。用传统的人脑处理模式或用原始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这样大样本的海量信息进行相关性和规律性研究是根本办不到的。
3中医特色研究需要现代信息技术
3.1海量信息的分类储存需要现代数据库技术
如果要研究中医特色,研究辨证施治的规律,首先就需要用新的信息储存、处理方法,将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疾病信息和患者信息分门别类的贮存起来,待各种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量时再分析研究这些信息,并从这些信息中总结挖掘中医辨证特色和各类相关信息单元之间的各种复杂的交叉关系等。而现代数据库技术就可为这些中医辨证过程中所涌现的海量信息进行储存,或用数据库技术将这些海量信息进行结构化加工后按一定格式分别储存,建立中医药信息综合研究系统,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为积累并储存的信息分析、处理和挖掘提供技术保障,为中医特色治法研究、中医临床研究、中药研究、应用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平台。比如建立一些实用的结构型文献数据库、临床病例数据库、疾病临床诊疗数据库、方剂库、中药数据库等,并从中根据需要检索提取任意一个部分或成组、成类的任何信息单元,而且不会出现偏差或遗漏,这就为各类信息的收集、储存、研究和运用打下坚实的信息学基础。
3.2中医特色规律研究需要现代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近年来在数据库技术基础上逐步形成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难题,能够处理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并能够在海量数据中寻找模式、寻找规律,归纳隐含的逻辑关系,发现多个信息单元之间相互关联规则,以及序列模式,异常和趋势的发现,同时还能从数据的分析研究中进行学科发展预测性研究。
从这个意义上说,数据挖掘正好能够解决中医药特色研究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题。对于这样庞大海量的信息和知识,也只有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每一个信息单元和知识单元进行结构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排列组合式的相互关联,使用现代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去挖掘、去寻找其中的规律所在。这些规律的探索也只有依赖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才能实现。
4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特色研究中的应用
4.1为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整理挖掘提供技术保证
要全面总结一个时代、一个区域、一个学科上的整体经验和规律,就要将全部医家的学术经验中隐含的知识信息用数据库技术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以特定的标准和方法组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即通过系列化的打碎、揉烂,并相互反应、交叉、关联、同质聚类等一系列的融合反应过程,然后用数据挖掘的规则将每一个细小的知识和信息单元类聚在一起,分析它的性质,统计它的数量,研究它的关联,寻找它的位置,衡量它的价值。如某一个症状,就要看它在某个病、某个证、某个型中出现的频率是多少,与其它相关症状关联如何,分析这个症状与患者个性特征的关系,与相关疾病、相关证型之间的关系,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与脉象舌象之间的关系等:从而找出该症状在某病、某证中所处的位置,进而判定该症状在诊断辨证中的价值,即老中医辨证经验的实质所在。
4.2为中医特色规律研究提供挖掘技术和方法
中医特色的主要内容包括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在辨治过程中,不单重视疾病,而且重视研究患病的人及患者相关的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遣方用药。要研究这些特色就要从组成这些特色、支持这些特色的各种因素、各类信息知识中去研究和挖掘其中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也只有在各类信息集合(数据库)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各类信息纵向和横向的统计分析、研究归纳才能发现。
4.3为信息单元间相互关系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就中医整体观而言,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某个脏器、部位的不适,就一定是该处发生病变。一方面强调要从整体上去认识疾病、认识症状,另一方面是强调各个信息单元之间内在的相互关联关系,即该处所反映的症状与相邻、相关脏器或部位以及与患者个体特征、所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的联系。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其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上述各类关系已不成问题,只要将大量的文献信息、临床信息、病例信息中所含有的海量信息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就可发现新问题,发现能反映疾病本质和辨证施治的关键联系。比如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区域、职业、素质、性格、嗜好、生活习惯等)与疾病、辨证、分型、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的联系规律研究就包括:疾病证型、诊断治疗、方药与患者基本信息之间的关系;不同分型与患者基本信息的关系;症状、证候与患者基本信息之间的关系;治则治法与患者基本信息及气候、季节的关系;处方用药与患者性格、嗜好、生活习惯的关系等。这些看似复杂的关系在结构化数据库基础上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去逐条逐项相互交叉关联,从“量”上进行统计分析,从量效的层面上权衡轻重、总结规律、搞清关系。如果将这些规律性的内在关系理清楚并将其溶入中医理论,特色就会更加突出,内容更加丰富,理论更加完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临床实用价值也就越大。
总之,现代信息数据库技术能够改变中医在辨治过程中信息采集和存储处理的落后模式,使信息采集更加标准,使信息存储处理效率提高,并更加方便、快捷准确。结构化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方法能够解决中医特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可使经验继承整理更加全面,为中医特色各个信息单元之间内在隐含关系的挖掘、规律的总结、问题的发现提供技术和方法学上的支持。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特色研究中意义重大,将对中医特色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