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治法的研究进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诸多临床报道证实,恰当地运用中医治法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收集整理了自2003年4月~2004年7月50余种中医期刊的110余篇相关文献,着重选取有临床报道的资料,就SARS的中医治法进行分析和
    诸多临床报道证实,恰当地运用中医治法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收集整理了自2003年4月~2004年7月50余种中医期刊的110余篇相关文献,着重选取有临床报道的资料,就SARS的中医治法进行分析和归纳,现综述如下。 1 治法确定 根据SARS发展过程、地区和分析方式的不同,中医治法可从临床分期和辨证分型两方面确立。 1.1 临床分期 SARS常见的临床分期有三期法和四期法,故治法也随之不同。 1.1.1 三期法 根据临床病情发展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最重要或最主要的症状划分。①发热期:以发热为主,体温38度左右,或有恶寒,咳嗽少痰,头痛,周身酸痛,气短乏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腻,脉数或滑数。疫毒袭肺是发热期的主要病机,故清热解毒、疏风宣肺法用得较多,此外还有理气化湿、逐秽泻浊、清营泄热等法。②喘憋期:以胸闷气短、喘憋、汗出为主,或见咳嗽频繁,口唇紫绀,或有发热困倦乏力,不思饮食,舌暗、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病机为气虚血瘀,湿毒壅肺,气虚为标,湿毒为本,治以清热化湿、止咳平喘、活血化瘀为主,还有透营败毒、宣通疫浊、宣泄气机、化浊开窍等法。③恢复期:症见胸闷气短,动则尤甚,神疲乏力,心悸汗出,腹胀纳呆,时有咳嗽,便溏,舌淡暗、苔白或腻,脉细数或细弱。疫病之后往往气阴两伤,因此,本期益气养阴法用得最多,但常常还有余邪留恋,所以还有清化余毒、活血化瘀等治法。 1.1.2 四期法 根据疾病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而分。①早期(发病后的l~5天):主要表现有发热,或恶寒,身重疼痛,乏力,口干饮水不多,干咳少痰,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而腻。热毒袭肺、湿热阻遏是早的病机特征,故以热毒袭肺、湿热阻遏肺卫、表寒里热夹湿3种证型较多,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化湿为主。此外,清热宣肺、疏表通络、解肌透热、疏风散邪、解表清里、宣肺止咳等法也运用较名。统观之,宣散清透是早期治疗的特点。②中期(发病后的3~10天):症见发热,午后尤甚或寒热往来,口干、口苦不欲饮,干咳或呛咳,或伴有胸闷脘痞、呕恶纳差、汗出不畅,舌红、苔黄腻或浊腻如积粉,脉滑数或弦滑数。疫毒侵肺、表里热炽、湿热蕴毒、邪阻少阳、疫毒炽盛、充斥表里是中期的病机特征,临床上湿热蕴毒、邪阻少阳、邪伏膜原证居多,治以清热化湿、清泄少阳、分消湿热、疏达膜原、利湿。其他还有泻肺平喘、祛痰散结、清热解毒、宣畅气机等治法。本期邪正相争最为激烈,湿热壅滞充斥表里,故清化湿热、分消走泄,给邪以出路是中期治疗的特点。③极期(发病后的7~14天):见身热夜甚,喘促烦躁,甚则不能活动、不能言语,呛咳或有咳血,口干,气短乏力,汗出或汗出如雨,四肢厥逆,舌绛、苔白,脉细数或脉微欲绝。热毒壅盛、邪盛正虚、气阴两伤、内闭外脱是极期的病机特征,临床上常见湿热瘀毒壅阻肺络、湿热壅肺、气阴两伤、邪盛正虚、内闭外脱等证型。治以清营解毒、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补气养阴、温阳固脱、通窍开闭为主。另外,清热利湿、凉血通络、宣肺理气除壅等治法也运用较多。本期病机特点是邪较盛正亦虚,故祛邪的同时注意扶正,不忘疏利是极期治疗用药的特点。④恢复期(发病后的10~14天):热退或低热,心烦[j干,气短乏力,纳差,或伴有自汗或盗汗,舌淡红略暗、苔薄少津,脉细或脉细略数。本期以气阴两伤、肺脾两虚、湿热瘀毒未尽为病机特征,故以气阴两伤余邪未尽、肺脾两虚证候多见。治以益气养阴、化湿通络、清泄余热为主。另有扶正透邪、活血软坚、调理脾胃等治法。恢复期病机特点是正虚尚有余邪,治宜补益兼调畅气机、清化余邪。 1.2 辨证分型 按辨证分型确定治法在SARS治疗中应用卜分广泛,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中提及的证型不下数10种,大致可分为:①邪在肺卫:以发热或有恶寒、咳痰、胸闷、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主,治以疏风清热、辛凉清表为主。还有清热化湿、辛散透邪等治法。②卫气同病:以发热、头身疼、咳嗽气喘、胸闷或痛、舌红、苔白或黄、脉浮滑数为主,治以疏表清里、卫气同治、化湿解毒等为主。③肺热壅盛:高热、大汗出、咳嗽或血丝痰或痰少或黄稠、呼吸细弱或气促、舌质深红或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数,治以清热解毒、泻肺平喘、涤痰止咳为主。④湿热阻肺:发热、身热不扬,口干不欲饮,或口干口苦,喘憋气促,舌红或红胖或深红、苔黄腻或黄厚或白厚,脉滑,冶以芳香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还有宣降肺气、分消走泄等治法。⑤热人营血:高热、入夜尤甚,头身疼痛、喘憋气促且动则更甚,口干渴或口苫,舌质深红、苔焦黄或干,脉细数,治以清营凉血、泻火涤痰、清心开窍等为主。⑥内闭外脱:发热,呼吸困难,气短或面色苍白,谵语肢冷,大汗,神疲乏力,舌红或红胖,脉细或虚数,治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为主。⑦气阴两伤:神疲乏力,舌红或红胖或暗红,脉细数或虚数或濡数,治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为主。⑧气虚夹湿夹瘀:头身重痛,脘痞胀,乏力,舌红胖,治以益气化湿、活血通络为主。⑨余热恋肺:低热,痰少或白粘,身痛,口干苦,苔少或根部黄腻,脉滑或虚数,治以滋养肺胃、清解余热为主。 2 重要治法 统观以上治法,不难发现,不管是分期而治,还是分型论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三法出现频率较高。 2.1 清热解毒 发热是SARS的首发症状,由于热毒较重,故发热不易退,及时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可使疫毒热邪得以解除,防止病情深入传变。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解毒的方药具有良好的抗菌、抑制病毒、解热、调节免疫功能、清除内毒素等作用。但须注意,运用清热解毒法时,不应一味地使用苫寒清热之品,以免有化燥伤阴之弊,而应配以甘寒之品使得清 热养阴而不化燥。 2 2 活血化瘀 中医学认为,SARS病程中瘀血的彤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热毒恋血为瘀。疫毒热邪易伤滓液,可致津枯血燥,血燥则行而不畅为瘀;热甚伤津化燥可使血液黏稠而成瘀。二是离经之血为瘀。热邪亢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致使血溢脉外,停于体内为瘀。而瘀血形成之后往往会阻滞气机,妨邪外达,阻滞脉络,加重出血,使病情变得更为复杂缠绵。可见在SARS的治疗中,及时运用活血化瘀法很重要,而且在早期血瘀证还不明显的情况下,就应酌情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以消除或减轻瘀血之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除此之外,一些活血化瘀药还兼有抗菌、抑病毒、减少炎症渗出、减轻间质水肿的作用。 2.3 益气养阴 在SARS疾病的后期、恢复期,益气养阴法用得较多。因为疫毒热邪属阳邪,最易耗伤阴液,病至后期,阴伤之象尤为明显;疾病后期往往邪气已衰,正气亦伤。所以在后期、恢复期的治疗中滋养阴液、扶助正气就非常重要。现代研究提示,益气养阴的药物有直接补充电解质、支持营养、抑制病原微生物、中和毒素、调节机体的反应能力和免疫功能,并有促进损伤修复、促进胃肠蠕动、调整神经系统等功能,有利于疾病的痊愈。 3 展望 SARS是一一种新的传染病,中医文献中虽然无相应的病名及治疗手段,但凭借辨证论治的方法和以往防治传染病的经 验,中医依然有诸多治法可以治疗该病。目前认为SARS的病因是疫毒,病机可归纳为热毒、湿浊、瘀血、正虚。与此相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治法就十分常用,并且有效。当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段其病情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并非以上3法的作用所能完全涵盖,仍需根据个体情况结合运用其他治法。在研究治法的基础上,还应根据临床资料对遣方用药的规律加以总结和探讨,以进一步细化使用方药的准确性,提高疗效。当然,对相关方药的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方药的研究,反过来可以深入对治法的理解和应用。此外,笔者认为,SARS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经验对于防治本病仍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中医古代文献中积累的防治传染病的某些思路、方法、方药都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