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但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尚未见报道。日前,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儿科孙宪年等医师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2例,取得满意疗效。 研究人员对82例毛细支气管炎病人在常规采用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但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尚未见报道。日前,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儿科孙宪年等医师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2例,取得满意疗效。
研究人员对82例毛细支气管炎病人在常规采用抗生素对症、雾化吸入、吸痰等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方法为黄芪注射液 0.5~1.0毫升/公斤加入lO倍量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 10~14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用病毒唑、双黄连、穿心莲等药物治疗。
结果表明,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在控制喘憋症状、呼吸困难,消除喘鸣音和湿罗音,降低心率等方面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100%,高于对照组(P< 0.01),并且平喘效果明显、时间短、起效快,不失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良药。
毛细支气管炎由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两岁以下婴儿,多数为l~6个月,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易因黏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酸中毒、肺小动脉和怖微循环功能障碍。
研究表明,黄芪能促进TH2细胞(T辅细胞2)的部分功能,使B细胞产生IgG (免疫球蛋白G)亚类的缺陷得到纠正,促进诱导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gG1、 IgG2、IgG3,使其接近正常儿童水平;同时发现黄芪可明显促进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1一干扰素(IFN~1),IFN一吖为抑制白细胞介素一4产生并拮抗其对靶细胞的效应,从而减少IgE(免疫球蛋白E)产生及炎症介质释放的重要保护因子。因此,黄芪具有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患儿喘憋症状,恢复通气功能,提高肺部氧饱和能力的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