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中医称黄褐斑为“面尘”、“黎黑斑”、“肝斑”等,它是一种黄褐色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发于颜面,尤以面颊、鼻背、口周、下颌等处多见,好发人群为中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妇女多见。1 病因病机 中医将黄褐斑的病因病
    中医称黄褐斑为“面尘”、“黎黑斑”、“肝斑”等,它是一种黄褐色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发于颜面,尤以面颊、鼻背、口周、下颌等处多见,好发人群为中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妇女多见。 1 病因病机 中医将黄褐斑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或气血痰瘀积滞皮下,色素沉着而致;或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或脾虚生湿,湿热蕴结,上蒸于面所致;也有人认为与冲任有关,冲任起胞宫,最终上行至面部,肝郁血滞伤冲任,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致本病。不论为何种情况,不外乎虚、瘀、湿、热所致。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精神刺激、紫外线照射、不良化妆品的使用等都可导致本病的发生。2治疗概况 2.1中药内治法 2.1.1辨证施治 柴子君…用六味地黄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精血不足引起的黄褐斑50例,有效率达90%,且疗效持久。王耘用加味逍遥散(柴胡、郁金、桃仁、红花、赤芍、白术各lOg,当归、茯苓各12g,丹参20g,薄荷6g)治疗肝郁血滞型黄褐斑50例,痊愈13例,总有效率92%。蒋蔚对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加减,肝肾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血瘀气滞型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效果显著。杜凤香等用自制中药2号胶囊(丹参、黄芪、熟地黄、夏枯草、乌梅、白芥子、天花粉、麦门冬、鹿角胶、当归、蝉蜕、肉桂、白僵蚕)治疗辨证为气血痰瘀积滞皮下所致者110例,痊愈86例,总有效率为90.7%。 2.1.2经验方 徐秉坤用经验方加辨病辨证结合治疗黄褐斑30例,有效率为86.7%。经验方组成:珍珠母、茵陈蒿各30g,六月雪、鹿角片各15g,全当归12g,夏枯草、菟丝子、炙白僵蚕、丝瓜络、茯苓各lOg。辨证论治:气虚加四君子汤、黄芪;血虚加四物汤;挟瘀加桃红四物汤;肾虚加六味地黄汤;性功能低下加二仙汤。 2.2中药外治法 中药外治法治疗黄褐斑多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面膜粉,直接进行面部按摩或面膜粉敷面,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药物的直接吸收,抑制皮肤色素的生成,使黄褐斑逐渐消退。双琦明用祛斑膏(白芷、白茯苓、冬瓜子、当归尾、川芎、杏仁)按摩配合中药面膜(白芷、白茯苓、白附子、白僵蚕、珍珠、田七、益母草)治疗,有效率达94%。先用洗面奶洁面,再离子喷雾,同时将祛斑膏加入适量按摩膏进行面部按摩20min,再将面膜粉以温水调糊状涂于面部,晾干后清水洗去,最后用双氧水涂擦。刘燕平用自制祛斑霜(人参、芦荟、珍珠母、丹参、桃仁、红花、白芷、白芍各等份醇提后加基质制成雪花膏型和冷霜型)按季节不同和皮肤性质不同选用不同剂型,配合面部按摩治疗黄褐斑58例,有效率93.1%。李琛用中药喷雾法加面部经穴按摩治疗黄褐斑30例,有效率达93.33%。喷雾用药基本方为:当归、丹参、熟地黄各12g,再根据辨证不同随证加减。按摩以阳明经穴为主。 2.3内外并治法 王秀荣等用五白疏郁消斑汤熏蒸兼内服治疗由肝郁脾虚引起的黄褐斑40例,有效率97.5%。药用白僵蚕、白菊花、白术、白芍、柴胡、蝉蜕、丝瓜络、薄荷各 lOg,白茯苓、当归各15g,益母草、丹参各20g,珍珠母30g,玫瑰花3朵。王敬民等用血府逐瘀汤加桑叶12g-,辛夷lOg,配合自拟白玉膏(白芷、玉竹、防风、当归、川芎、密陀僧、维尔康以3:2:l:1:l:1:0.1之比调制成膏)治疗89例患者,有效率为94.38%。徐爱琴等在中医辨证论治内服中药的基础上,外敷徐氏五白退斑散(白僵蚕、冬瓜仁、白芷各3份,白附子、茯苓各1.5份,白术1份,白及2份制成)加针刺鱼腰、太阳、迎香、四白、印堂、颊车等穴治疗106例,有效率达95.3%。 2.4耳压法 耳与全身脏腑经络息息相关,当人体的脏腑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某些病理反应,根据这一理论,医者用耳压或耳部按摩等疗法,配合内服中药取得满意效果。 杨安府用耳压配合维生素E霜外用治疗黄褐斑120例,有效率达95%。耳穴以心、肺、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过敏点为主。维生素E霜由维生素E和矾士林按一定比例配成乳霜,外涂患处。医者通过耳压来调整患者内分泌功能,配合维生素E霜局部外用,起到营养、滋润、漂白皮肤的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朱安丽等采用耳穴按摩疗法、耳穴贴压法、刺血疗法,治疗120例(包括蝴蝶斑、暗斑、雀斑)患者,有效率95%。雷云香[14]用耳压法配合内服中药治疗500例黄褐斑,耳穴以神门、肺、脾、肝、肾、血液点、内分泌点、额等为主,加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有效率为97%。 2.5背俞穴治法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输穴,俞为阳,分布于背部的膀胱经,为阳病行阳的重要位置,因此用背俞穴药物注射法治疗此病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显效快,为临床医生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张锦用背俞穴水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取穴:肺俞、心俞、肝俞、肾俞、脾俞,每次连取2穴(双),交替使用。药物:血虚用5%当归注射液4ml,血瘀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ml。92例患者,总有效率96%。李远实用梅花针叩刺华佗夹脊六、督脉大椎至命门穴、膈俞、肺俞加拔罐法,治疗黄褐斑59例,有效率88.13%。 2.6针刺法 黄火美以曲池、外关、三阴交、血海为主穴加局部围刺与辨证配穴法治疗黄褐斑36例,有效率92%。杜德娥在1-5胸椎的每个椎间隙和手三里、三阴交、肩外俞及面部皮损处分别挑刺,治疗3个月后,50例患者中有效率达96%。 2.7中西医结合疗法 张燕用液氮冷冻加服逍遥散加减治疗76例患者,并设单纯用液氮冷冻为对照组(70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78.95%,对照组有效率55.7l%。孙军用自拟祛斑汤(夏枯草、赤芍、天花粉、川芎、红花、白花蛇舌草、紫草等)加服VitC、VitE及外涂自制祛斑液(柿叶、白芷、白及、薏苡仁、天花粉、麦门冬、玉竹等)治疗159例,并与单纯 用VitC、VitE治疗的53例作对照,治疗组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有效率为58.5%。3讨论 黄褐斑虽属难治性皮肤病,但只要治疗及时,辨证准确,合理选药、选穴,加之患者平时注意保养,尤其避免日晒和不良化妆品的使用,其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现存中医药疗法的缺点是病程长及治愈率不高,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酪氨酸酶在黄褐斑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血液流变学也是治疗黄褐斑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寻找能够降低酪氨酸酶活性且适合病情的药物与方剂,并将中医辨证论治与血液流变学研究相结合,采用严格的科研设计,设立对照组,进行大样本的对照观察,从而探索出高效、速效的治疗方法和方药。 摘自《中医药信息》杂志 文/盛波,张友堂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