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摘自《中国医药报》 缬草属属败酱科。本属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及根茎是主要入药部位。本文对缬草属植物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进行汇总、综述。 化学成分研究: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单萜类、倍半萜类
摘自《中国医药报》 缬草属属败酱科。本属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及根茎是主要入药部位。本文对缬草属植物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进行汇总、综述。
化学成分研究: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单萜类、倍半萜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另外还有酚羟酸类化合物咖啡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等。
药理研究概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于挥发油的活性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主要集中于(1)解痉作用; (2)细胞毒性及抗肿瘤活性,缬草酯类化合物对未分化的造血细胞具有较强细胞毒性; (3)抗轮状病毒作用; (4)对心血的管作用;该属植物可改善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心肌缺血,康复缺血心肌。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并通过改善心肌代谢等途径康复缺血心肌,同时还具有降血脂和用药安全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 (1)镇静作用,其不良反应少见;(2)对突触体GABA释放的影响; (3)抗抑郁活性,该属半萜类化合物很有潜力成为抗抑郁药物或药物前体; (4)与μ-阿片受体的作用。
缬草属植物具有镇静、解痉、细胞毒性、抗肿瘤活性、抗抑郁活性及心血管等方面的作用。其中缬草酯类化合物被一致公认为是该属植物的活性成分。其化学成分种类比较集中,活性成分专一,具有确切的药理活性,作用缓和、安全。其镇静、抗抑郁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尤其是其倍半萜类和缬草酯类化合物具有很大的潜力,有望从中寻找出新型的抗抑郁药和镇静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