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藤与藤黄只是文字的颠倒,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中药,绝不可混淆。
黄藤又名土黄连、大黄藤,为防己科植物黄藤干燥的根或茎,每年秋后采收,洗净,切段,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甘、苦,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饮食中毒、热郁便秘、痢疾、传染性肝炎、疮痈、赤眼、咽喉肿痛等症。《本草纲目》载:“黄藤,生岭南。状若防己,土人常服此藤,纵饮食有毒,亦自然不发。”临床报道,用黄藤煎液,每次服1-3匙,每日2次,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将黄藤根制成20%的黄藤露,用以治疗瘤型麻风反应有较好的效果,对结节红斑效果最为显著,并使病人食欲增加,睡眠转好;用其煎汤,过滤洗涤伤口,有防止发炎化脓的作用。
藤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的胶质树脂,在开花之前,于离地约3米处将茎干的皮部作螺旋状的割伤,伤口内插一竹筒,储存流出的树脂,加热蒸干,用刀刮下,即为藤黄。其性酸涩,有毒,具有消肿、化毒、止血、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肿毒、顽癣恶疮、损伤出血、牙疳蛀齿、水火烫伤等症。《本经逢原》载:“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虫牙蛀齿,点之即落。”藤黄有毒,应遵照《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去》严格掌握使用,药用多入丸、散,中成药三黄宝蜡丸、黎峒丸等都含有藤黄这味药,用以活血化瘀、解毒消肿。
综上可以看出,这两味药主治、功效各有不同,不可混淆,特别是藤黄有剧毒,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按量慎用,如不慎过量服用而造成中毒者,可食海蜇解毒再就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