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事中药工作20余年,工作中常见到附子、白附子、香附子混用的现象,有鉴于此,介绍了附子与白附子、香附对比鉴别的主要特征,以保证用药安全。
l 附子的来源及形状特征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川,主产于四川、陕西省,采挖后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炮制加工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1)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
2)黑顺片:为不规则的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
3)白附片:形状、大小、气味与黑附片相同,但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切片厚约
2 白附子的来源及形状特征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川,习称“禹白附”,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等省。药材呈卵圆形,长2
3 香附子的来源及形状特征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习称香附子。药材多呈纺锤形,或略弯曲,长2—2.
4 讨论
附子的处方用名有附子、制附子、附片、明附、本附、姜附、淡附、制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子等,白附子的处方用名有白附、白附子、制白附、制白附子、白附片、禹白附、关白附、关附等,香附子的处方用名有香附、香附子、香附米、附米、毛香附、光香附、制香附、黑香附、七香附等。处方用名多,而且有的十分相近,临床工作中容易混淆,建议处方用名在药典中应给予规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