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为常用中草药,属中药祛风湿类,性辛温,归肝肾经、无毒、有祛风湿补肾强筋骨的作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将五加皮归为五加科植物,称南五加,将香加皮称北五加,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1997年版《中国药典》定为香加皮有毒,强心利尿、不宜多用。笔者在近期工作中,发现以香加皮替代五加皮,五加皮与香加皮性味归经相似,但功能主治不同,故必须区分,且香加皮有毒,不宜过量,况且也未见有关文献报道二者能互相替代。为确保疗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鉴别。
l药材
五加皮为本所标本,香加皮为药品检查中发现并经笔者鉴定。
2基源比较
五加皮称南五加,《中国药典》2000年版I部收载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nx gracilitylus.w.w.Smit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香加皮称北五加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春秋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3性状比较
五加皮呈不规则卷简状,长5~
香加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
4显微特征
各取粉末在显微镜下观察。五加皮为草酸钙簇晶8~64µm,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本栓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壁薄,老根皮的木栓细胞有时壁不均匀增厚,有少数纹孔,分泌道碎片含无色或淡黄色分泌物,淀粉粒甚多,单粒多角形或类球形,直径2~8µm,复粒由2至数十分粒组成。
香加皮粉末淡棕色,草酸钙方晶少数,直径9—20µm,石细胞长方形或类多角形,直径为24~70µm,乳管含无色油滴状颗粒。本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3~11µm,复粒由2~6分粒组成。
5理化鉴别
香加皮的水或乙醇浸出物在紫外光下显紫色荧光,加酸后荧光色不变,加氢氧化钠试液显黄绿色荧光,前一现象由杠柳总苷所致,后一现象由于4一甲基水杨醛的存在而产生。五加皮无此反应。
6药理作用
香加皮强心作用强,用量过度易中毒。注射于动物,可使血压上升极高,约20~30 min即可致死;五加皮性温和,注射于动物血压无甚变动。
7小结
通过对五加皮与香加皮基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药理作用的鉴别,它们有明显区别,分属不同科属,功效不同,功能主治不能相互代替,因香加皮有毒,不宜过量使用,临床应用时决不能以香加皮代替五加皮,应加以区别,对应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