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产业动态 > 正文
  • 六盘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与开发利用的研究六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摘 要:本文对六盘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资源减少的原因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六盘山、药用植物、生存现状、保护、
    摘 要:本文对六盘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该地区药用植 物资源的概况、资源减少的原因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六盘山、药用植物、生存现状、保护、开发利用 宁夏六盘山地区气候湿润,地形复杂,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自治区党委、政府从保护中药材资源人手,将“封山补育、林药间作”作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的重点,列入宁夏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规划、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规划。为此,我们于2005年6月~9月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开发利用等现状作了详细的调查,采用了路线调查、样地调查和一定的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地点包括泾原县的西峡、红峡、胭脂峡、东山坡、野荷谷、小南川、凉殿峡,以及位于六盘山主峰米岗山以西、隆德县县城西南阴湿山区的直峡、崇安大峡、大水沟和宁夏六盘山野生中药材资源自然修复试验区所辖范围,覆盖城关、沙塘两镇、陈靳、山河、凤岭三乡交界处已经实行生态移民、整村搬迁的11个自然村。以期为发挥六盘山药用植物资源优势,使之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以及为维持生态平衡、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一、六盘山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跨泾原、固原、隆德三县,地处北纬35015’~35041’,东经106009’~1060 30’,山势狭长,呈南北走向,全长llOkm,东西宽5~12km[1],海拔多在2200m以上,山大沟深,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分布呈垂直带,自上而下依次为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土、山地灰褐土。  2.自然气候特征  六盘山按全国气候区划分属暖温带半湿润区,自然气候基本特征是:日照不足、气温低,年平均气温在5.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0℃,≥10℃积温1846.6℃;无霜期90~130d:降雨量大、蒸发量小,年平均降雨量500~660mm,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2.2%,年平均湿度68%;春暖迟、秋凉早、夏热短、冬季长、四季不甚分明;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 3.自然植被 六盘山地处温带草原区的南部森林草原地带,植被类型丰富,地理区系分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植被分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灌丛、落叶灌丛、草原、草甸[2-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该地区林草自然繁殖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天然植被破坏严重,现存的植被区系成分及群落结构单一,以小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 二、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1.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六盘山是我国西北地区具有显著特色的天然药库,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种质资源优势明显,是宁夏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据20世纪80年代宁夏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六盘山地区有药用植物423种,隶属于94科,其中最多的是菊科,有41种,其次是毛茛科和蔷薇科,各有32种,豆科有21种,唇形科和百合科各有20种,十字花科和伞形科各有11种,小檗科和玄参科各有10种。在全国重点普查嘲363种常用中药材中有柴胡、杏仁、党参、大黄、秦艽、款冬花等157种之多[2]。本次对六盘山部分地区调查,共调查统计药用植物76科192属259种,主要科名及所属植物见表1。 六盘山地区重要的药用植物有枸杞、麻黄、银柴胡、锁阳、秦艽、党参、大黄、白芍、赤芍、升麻、羌活、淫羊藿、杏仁、桃仁、李仁、地榆、白藓皮、黄芩、茜草、南沙参、茵陈、款冬、知母、百合、黄精、玉竹等40余种,此外还有黄芪、桃儿七等稀有濒危种类。 药用植物在六盘山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海拔2000~2200m的低山区分布的种类主要有:淫羊藿、款冬、车前、蒲公英、茵陈、黄芪、党参、黄精、穿地龙、柴胡等:海拔2200~2400m的山腰地带分布的种类主要有:秦艽、半夏、铁棒锤、羌活、祖师麻、玉竹等;海拔2400m以上的高山地区主要分布着适于高寒阴湿地区生长的黄花瑞香、泡沙参、白芍、党参、柴胡等。 根据光照的不同,在山体阳坡和阴坡药用植物的分布也有明显区别。阳坡主要生长着喜光耐旱的品种,如沙棘、山杏、毛桃、远志、甘遂、大黄等;阴坡主要生长着喜阴不需要阳光直射的茎叶类和浅根类药材品种,如乌头、半夏、知母、玉竹、黄精等。 2.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历史。 六盘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唐朝时期当地所产的”黄芪、苁蓉、白药”就已十分有名。明朝时期大黄、地骨皮、柴胡、苍耳、麻黄、秦艽、白芍、车前、黄芪等30多种药材得到利用,种植的大黄被定为贡品。清朝至近代应用的植物药种类达到70余种。解放前,六盘山一带地广人稀,由于社会动荡,多数药材藏在深山不为人所知,新中国成立后,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地挂牌收购的地产药材达30余种,年收购量超过百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六盘山地区每年收购中药材104种(1983年),占全区收购品种(120种)的85.6%。90年代后,随着国内外中药市场需求量的迅速增长,药材收购量大幅度增高,但大规模的滥采滥挖使当地药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以六盘山的野生贝母为例,70年代平均年收购量为350kq,而90年代仅为94kg,目前年平均收购量不足20~30kg。 (2)药用植物资开发利用现状。 六盘山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长期以来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就目前利用情况而言绝大多数种类还处于初级加工水平,与形成产业化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还相距甚远,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问题: ①受认识和技术水平及交通状况的限制,对现有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家底不清,分布不明,消长不知,尚缺乏确实有效的开发利用指导、管理和保护措施。 ②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远远不够。在常用的157种药材中只有70余种被利用141,然而在大量资源闲置的同时已被利用的品种却已出现储量锐减,品质下降等问题。 ③六盘山地区医药结构不合理,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管理水平低,没有开发利用的科学系统规划。产品结构单一,存在着卖原料多,初加工产品多,老产品多,而高科技、精加工、功能化的产品少,尤其是一些特色品种如秦艽、麻黄、党参等的开发力度不够,多年来仍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资源转化率低,还未形成经济优势。 ④责任不清、分管不明致使管理不统一。缺乏科学系统的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监督。 ⑧中药材市场混乱,真假参差不齐,信息闭塞,供销渠道不畅,农民对种药,卖药的积极性不高。 (3)药用植物资源锐减的原因。 六盘山半阴湿药材区曾是我区道地中药材的集中产地,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各种各样人为因素的影响,六盘山药用植物资源不断减少,无论是开发利用还是合理保护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分析资源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由于当地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利用不足,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农民大面积开荒,使得大部分药材原生地变成了农田,种植药材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药用植物天然分布地域越来越窄。 ②六盘山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次生疏林区和灌草丛生地带,很多是喜湿耐阴植物,对生境要求高,有的甚为苛刻。随着林木的大量砍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大部分阴地药材得不到林草的遮蔽,失去了本身生长发育的微环境,生存受到威胁,有的甚至难以存活。 ③长期以来,当地经济落后,农民缺乏经济来源,生活疾苦,当地群众把采挖药材作为增加收人的重要途径,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生态环保意识的欠缺,致使药用植物被过度采挖,不仅使药材分布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更使道地药材资源储量下降,品质退化。 三、六盘山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1.开展药用植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近年来在宁夏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带动下,六盘山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多数药用药材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药用成分含量、蕴藏量并未查清,资源优势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为了提高中药材开发与生产的整体水平,必须加大基础研究的工作力度。首先要做好药用植物资源储量调查,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道地性的研究。其次是建立药用植物种质数据库,为有目的有计划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提出产业开发的项目建议。 2.实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道地药材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将分布广泛、质量好、品质高、市场需求量大、栽培技术成熟的品种尽快建成管理水平高、经济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商品药材基地;根据药用植物的分布和生存情况,在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建立药材修复区,通过自然修复、人工补植、定向抚育、林药间作等方式促进药用植物的自我修复和再生,增加资源储量,使优势、特色道地药材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利用。 3.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群保护 通过政府机构和管理部门的行政手段,建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群众保护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制定合理管护和采收制度,以利于天然药用植物的休养生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珍贵药用植物进行组织快繁,以提高其产品利用率,并对其进行迁地保护或易地保护,建立植物园,使之成为药用植物资源种质基因库。 4.积极开发特色品种 在重点发展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深层次开发潜力的传统品种的同时,大力种植适销对路、市场紧缺的大宗常用道地药材品种;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栽培技术,同时积极开展道地药材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并根据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和适生条件,制定中药材发展区域和栽培重点,如在六盘山可发展秦艽、党参、黄芪等品种为特色产品。 5.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要坚持“科技兴药”的战略方针,加大中药材开发的科技攻关力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为药农提供优质的种子种苗;在优质栽培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各药材生产示范区,实现药材的规模化生产,逐步实现中药材产业区域化、基地化、商品化;发展符合GAP生产要求的规范化栽培品种,大力进行道地药材的高品质、精加工、品牌化研究开发,培育主导产品,不断提高六盘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生产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最终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造福于人民。 田英 王俊 朱强 罗杰 张琪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