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饮食男女 > 正文
  • 冬虫夏草

  • 来源:本站 作者: 时间:2007-01-28 10:52:03
  • 核心提示: 冬虫夏草(Dongchongxiacao)Cordyceps
    【来源】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真菌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Berk.)
      

          冬虫夏草(Dongchongxiacao)Cordyceps
        【来源】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真菌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HePialidae)昆虫幼虫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物。
        【性状】虫体形似蚕,长3~5cm,直径3~8mm;表面棕黄至黄棕色,有明显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密,头部橙红至红棕色,尾部形如蚕尾,腹部有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断,断面黄白或浅黄白色。子座多单生,细圆柱状,深棕至棕褐色,一般比虫体长,上部销膨大而呈圆柱形,除顶部有不孕端外,均密生多数子囊壳;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浅棕至棕色。气微腥,味微苦。    以完整、虫体肥壮而长、色土黄、子座短者为佳。
        【鉴别】
        1.囊壳长椭圆形,呈径向延长,长238~255μm,宽110~145μm。子囊壳单层排列,先端与子座表皮一同鼓起,其他大部分嵌入囊座,充满菌丝体,子囊孢子线形。无高等植物的组织特征。
        2.取本品15%酸性乙醇提取液1ml,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溶液显浅蓝紫色荧光;加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溶液呈黄色。
        3.取本品15%甲醇提取液1ml,加入浓盐酸4~5滴和少量锌粉,在沸水中加热3分钟,溶液不呈橙红色。
       

            冬虫夏草伪品(1)——地蚕(Dican)
        【来源】唇形科(Labiatae)植物地蚕 Stachys geobombycis C.Y.Wu的干燥块茎。
        【性状】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70mm,直径3~7mm, 稍扭曲;表面黄至黄棕色,略皱缩,具4~15个环节,节上可见点状芽痕和须根痕,鳞叶褐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气微,味微甜。
        【鉴别】1.表皮细胞一列,内皮层明显。维管束外韧型。导管多为孔纹和螺纹。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腺鳞单个散在或连着鳞叶、胚芽的组织碎块,头部2或4个细胞,偶见单细胞,直径15~25μm,柄1~3个细胞。    按冬虫夏草鉴别项2和3的试验法,2.显亮紫色荧光,加入1%三氯化铁试液,显黄绿色。3.溶液显橙红色。

          冬虫夏草伪品(2)——假虫草(Jiachongcao)
        【来源】豆粉和淀粉混合加工而成的伪造品。
        【性状】伪造的虫体形似蚕,长约4cm,直径4-6mm,稍粗大;表面棕至棕红色。有明显环纹20~25个,粗细相近;腹部有伪造的足6-8对,中部的5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颗粒状、黄白色。伪造的子座细长圆柱状,长26~30mm,直径2.5-3mm;表面黑褐色,无纵皱纹;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淡。
        【鉴别】取本品加碘试液,显蓝紫色。

          冬早夏草伪品(3)——亚香棒虫草(Yaxiangbangchongcao)
        【来源】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真菌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 Gray寄生在蝙蝠蛾科(Hepialidae)昆虫幼虫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物。
        【性状】虫体形似蚕,大小近似冬虫夏草;除去外层灰菌膜后,露出棕褐或褐色的虫体角皮,有环纹20-30个,可见黑点状气门;头部红褐或紫黑色,腹部有足8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子座单生,偶见2~3个,细长圆柱状;表面灰白或灰褐色,有皱纹,上部膨大,无不孕端,断面黄棕色。气微,味微咸。
        【鉴别】囊壳单层辐射状排列,理生于子座内,开口呈黑点状,子囊孢子线形,易折断成小段。

            冬虫夏草习用品——凉山虫草(Liangshanchongcao)
        【来源】麦角菌科(Clavicinitaccae)真菌凉山虫草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Liu et Hu寄生在鳞翅目(Leaidootera)昆虫幼虫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物。
        【性状】虫体略似蚕,稍弯曲,长约4cm,直径5-9mm;表面被棕至棕褐色绒毛,绒毛脱落处可见紫褐色角皮,有环纹9~12个;头部红褐色,腹部有足约10对。子座多分枝或单生,长达30cm,圆柱状,褐或黑褐色,顶端具不孕性角尖。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腥,味淡。
        【鉴别】囊壳表面生,基部突出于子座外,卵形,黑褐色;子囊孢子线形,横隔明显;菌丝膜黄褐至棕褐色,菌丝多不分枝。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