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数字书屋 > 正文
  •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上卷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5-21 16:54:35
  • 核心提示:产后总论  凡病起於血气之衰,脾胃之虚,而产后尤甚。是以丹溪先生论产后,必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症,以末治之,斯言尽治产之大旨。若能扩充立方,则治产可无过矣,夫产后忧、惊、劳、倦,气血暴虚,诸症乘虚易入,如有气毋专耗散,有食毋

    产后总论


      凡病起於血气之衰,脾胃之虚,而产后尤甚。是以丹溪先生论产后,必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症,以末治之,斯言尽治产之大旨。若能扩充立方,则治产可无过矣,夫产后忧、惊、劳、倦,气血暴虚,诸症乘虚易入,如有气毋专耗散,有食毋专消导;热不可用芩、连,寒不可用桂、附;寒则血块停滞,热则新血崩流。至若中虚外感,见三阳表症之多,似可汗也,在产后而用麻黄,则重竭其阳;见三阴里症之多,似可下也,在产后而用承气,则重亡阴血。耳聋胁痛,乃肾虚恶露之停,休用柴胡。谵语出汗,乃元弱似邪之症,非同胃实。厥由阳气之衰,无分寒热,非大补不能回阳而起弱。痉因阴血之亏,不论刚柔,非滋荣不能舒筋而活络,乍寒乍热,发作无期,症似疟也,若以疟治,迁延难愈。言论无伦,神不守舍,病似邪也,若以邪治,危亡可待。去血过多而大便燥结,肉从蓉加於生化,非润肠承气之能通,去汗过多而小便短涩,六君子倍加参,耆,必生津助液之可利。加参生化汤频服,救产后之危;长生活命丹屡用,苏绝谷之人。颓疝脱肛,多是气虚下陷,补中益气之方。口噤拳挛,乃因血燥类风,加参生化之剂。产户入风而痛甚,服宜羌活养荣汤。玉门伤凉而不闭,洗宜〔虫麻〕儿黄硫散。怔忡惊悸,生化汤加以定志。似邪恍惚,安神丸助以归脾。因气而闷满虚烦,生化汤加木香为佐。因食而嗳酸恶食,六君子加神曲、麦芽为良。苏木、莪术,大能破血;青皮、枳壳,最消满胀。一应耗气破血之剂,汗吐宣下之法,止可施诸壮实,岂宜用於胎产。大抵新产后,先问恶露如何,块痛未除,不可遽加参术;腹中痛止,补中益气无疑。至若亡阳脱汗,气虚喘促,频服加参生化汤,是从权也。又如亡阴火热,血崩厥晕,速煎生化原方,是救急也。王太仆云:「治下补下,治以急缓,缓则道路达而力微,急则气味厚而为重。」故治产当遵丹溪而固本,服法宜效太仆以频加。凡付生死之重寄,须着意於极危;欲救俯仰之无亏,用存心于爱物。此虽未尽产症之详,然所闻一症,皆援近乡治验为据,亦未必无小补云。

    正产


      正产者,有腹或痛或止,腰胁酸痛;或势急而胞未破,名弄胎,服八珍汤加香附自安。有胞破数日而痛尚缓,亦服上药俟之。

    伤产


      伤产者,胎未足月,有所伤动,或腹痛脐痛,或服催生药太早,或产母努力太过,逼儿错路,不能正产,故临月必举动从容,不可多睡,饱食饮酒,但觉腹中动转,即正身仰卧,待儿转顺,与其临时费力,不如先时慎重。

    调产


      调产者,产母临月,择稳婆、办器用、备参药,产时不可多人喧闹,二人扶身,或凭物站。心烦,用滚水调白蜜一匙,独活汤更妙;或饥,服糜粥少许,勿令饥渴。有生息未顺者,只说有双胎,或胎衣不下,勿令产母惊恐。

    催生


      催生者,因坐草太早,困倦难产,用八珍汤,稍佐以香附、乳香,以助血气。胞衣早破,浆血己干,亦用八珍汤。

    冻产


      冻产者,天寒血气凝滞,不能速生,故衣裳宜厚,产室宜暖,背心、下体尤要。

    热产


      热产者,暑月宜温凉得宜。若产室人众,热气蒸逼,致头痛面赤昏晕等症,宜饮清水少许以解之。然风雨阴凉,亦当避之。

    横产


      横产者,儿居母腹,头上足下,产时则头向下,产母若用力逼之,胎转至半而横,当令产母安然仰卧,令其自顺。稳婆以中指挟其肩,勿使脐带羁绊。用催生药,努力即生。

      当归、紫苏各三钱,长流水煎服即下。

      ◎一方,用好京墨磨服之,即下。

      ◎一方,用败笔头一个,火煅。以藕节自然汁调服之,即下。

      ◎一方,用益母草六两浓煎,加童便一大杯调服即下。

    盘肠产


      盘肠产者,产则子肠先出,然后生子,其肠或未即收,以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碎涂头上,肠收,急急洗去,迟则有害。又方,止用四十粒,去皮研为膏,涂顶中,收即拭之。如肠燥,以磨刀水润之,再用磁石煎汤服之。须阴阳家用过有验者。

    难产


      难产者,交骨不开,不能生产也,服加味芎归汤,良久即下。

      小川芎(一两)      当归(一两)

      败龟版(一个,酒炙)   妇人发灰(一握,须用生过男妇者,为末)

      水一锺,煎七分服。

    死产


      死产者,子死腹中也。验母舌青黑,其胎已死。先用平胃散一服,酒水各一锺,煎八分,投朴硝煎服,即下。用童便亦好,后用补剂调理。

    下胞


      胞衣不下,用滚酒送下失笑散一剂,或益母丸,或生化汤送鹿角灰一钱,或以产母发入口作吐,胞衣即出。有气虚不能送出者,腹必胀痛,单用生化汤。

      全当归(一两)      川芎(三钱)

      白术(一钱)       香附(一钱)

      加人参三钱更妙,用水煎服。

      一方,用蓖麻子二两,雄黄二钱,研膏,涂足下涌泉穴,衣下,急速洗去。

      ◎平胃散:

      南苍术(米泔水浸炒)  厚朴  (姜炒)    陈皮、炙草各二钱

      共为粗末,或水煎,或酒煎,煎成时加 硝二钱,再煎一二沸,温服。

      ◎失笑散:

      五灵脂、蒲黄俱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热酒下。

    断脐


      断脐,必以绵裹咬断为妙。如遇天寒,或因难产,母子劳倦,宜以大麻油纸燃,徐徐烧断,以助元气,虽儿已死,令暖气入脐,多得生,切勿以刀断之。

      ◎滑胎散:临月常服数剂以便易生

      当归(三、五钱)    川芎(五、七钱)

      杜仲(二钱)      熟地(三钱)

      枳壳(七分)      山药(二钱)

      水二锺,煎八分,食前温服。如气体虚弱人,加人参、白术、随宜服之;如便实多滞者,加牛膝二钱。

    治产秘验良方


      主治:  治横生逆产,至数日不下,一服即下;有未足月,忽然胎动,一服即安;或临月先服一服,保护无虞,更能治胎死腹中,及小产伤胎无乳者,一服即如原体。

      全当归          川芎(各一钱五分)

      川贝母(一钱,去心)   荆芥穗、黄耆(各八分)

      厚朴  (姜炒)     蕲艾、红花(各七分)

      菟丝子(一钱二分)    甘草(五分)

      羌活(六分,面炒)    枳壳(六分,面炒)

      白芍(一钱二分,冬月不用)

      上十三味,只用十二味,不可加减。安胎去红花;催生去蕲艾,用井水锺半,姜三片为引,热服,渣用水一锺煎半锺热服。如不好,再用水一锺煎半锺,服之即效,不用二剂。

    催生兔脑丸


      主治:治横生逆产神效。

      腊月兔脑髓(一个)    母丁香(一个)

      乳香(一钱,另研)    麝香(一分)

      兔脑为丸,芡实大,阴干密封,用时以温酒送下一丸。

    夺命丹


      主治:  临产未产时,目反口噤,面黑唇青,口中吐沫,命在须臾。若脸面微红,子死母活,急用。

      ◎蛇退、蚕故子(烧灰不存性)、发灰(一钱)    乳香(五分)

      共为细末,酒下。

      ◎加味芎归汤:

      治子宫不收,产后不闭

      人参(二钱)      黄耆(一钱)

      当归(二钱)      升麻(八分)

      川芎(一钱)      炙草(四分)

      五味子(十五粒)

      再不收,加半夏八分,白芍八分酒妙。

    新产治法


      生化汤先连进二服。若胎前素弱妇人,见危症热症堕胎,不可拘帖数,服至病退乃止。若产时劳甚,血崩形脱,即加人参三、四钱在内,频服无虞。若气促亦加人参,加参於生化汤者,血块无滞,不可以参为补而弗用也。有治产不用当归者,见偏之甚。此方处置万全,必无一矢。世以四物汤治产,地黄性寒滞血,芍药微酸无补,伐伤生气,误甚。

    产后用药十误


      一因气不舒而误用耗气顺气等药,反增饱闷,陈皮用至五分,禁枳实、厚朴。

      二因伤气而误用消导,反损胃气,至绝谷,禁枳壳、大黄、蓬、棱、曲、朴。

      三因身热而误用寒凉,必致损胃增热,禁芩、连、栀、柏、升、柴。

      四因日内未曾服生化汤,勿用参、耆、术,以致块痛不消。

      五毋用地黄以滞恶露。

      六毋用枳壳、牛膝、枳实以消块。

      七便秘毋用大黄、芒硝。

      八毋用苏木、棱、蓬以行块,芍药能伐气,不可用。

      九毋用山楂汤以攻块定痛,而反损新血。

      十毋轻服济坤丹以下胎下胞。

      产后危疾诸症,当频服生化汤,随症加减,照依方论。

    产后寒热


      凡新产后,荣卫俱虚,易发寒热;身痛腹痛,决不可妄投发散之剂,当用生化汤为主,稍佐发散之药。产后脾虚,易於停食,以致身热,世人见有身热,便以为外感,遽然发汗,速亡甚矣,当於生化汤中加扶脾消食之药。大抵产后先宜补血,次补气。若偏补气而专用参耆,非善也。产后补虚,用参、耆、芎、归、白术、陈皮、炙草,热轻则用茯苓淡渗之药,其热自除,重则加干姜。或云大热而用姜何也?曰此热非有余之热,乃阴虚内生热耳。盖干姜能人肺分,利肺气,又能入肝分,引众药生血,然必与阴血药同用之。产后恶寒发热腹痛者,当主恶血;若腹不痛,非恶血也。

      产后寒热,口眼歪邪,此乃气血虚甚,以大补为主,左手脉不足,补血药多於补气药;右手脉不足,补气药多於补血药,切不可用小续命等发散之药。

    胎前患伤寒疫症疟疾堕胎等症


      胎前或患伤寒、疫症、疟疾,热久必致堕胎,堕后愈增热,因热消阴血,而又继产失血故也。治者甚勿妄论伤寒,疟疫未除,误投栀子豉汤、柴、芩、连、柏等药。虽或往来潮热,大小便秘,五苓、承气等药,断不可用。只重产轻邪,大补气血,频服生化汤。如形脱气脱,加生脉散以防血晕。盖川芎味辛能散,干姜能除虚火,虽有便秘烦渴等症,只多服生化汤,自津液生而二便通矣。若热用寒剂,愈虚中气,误甚。

    血块 第一


      此症勿拘古方,妄用苏木、蓬、棱,以轻人命。其一应散血方、破血药,俱禁用。虽山楂性缓,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汤系血块圣药也。

      ◎生化汤原方:

      当归(八钱)        川芎(三钱)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 黑姜(五分)

      炙草(五分)

      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又益母丸、鹿角灰,就用生化汤送下一钱,外用烘热衣服,暖和块痛处,虽大暑亦要和暖块痛处。有气不运而晕迷厥,切不可妄说恶血抢心,只服生化汤为妙。俗有生地、牛膝行血;山棱、蓬术败血;山楂、沙糖消块;蕲艾、椒酒定痛,反致昏晕等症,切不可妄用。二、三、四日内,觉痛减可揉,乃虚痛也,宜加参生化汤。

      如七日内,或因寒凉食物,结块痛甚者,加入肉桂八分(一作三分)於生化汤内。如血块末消,不可加参、耆,用之则痛不止。总之,慎勿用峻利药,勿多饮姜椒艾酒,频服生化汤,行气助血,外用热衣以暖腹。如用红花以行之,苏木、牛膝以攻之,则误。其胎气胀,用乌药、香附以顺之;枳壳、厚朴以舒之,甚有青皮、枳实、苏子以下气定喘;芩、连、栀子、黄柏以退热除烦。至於血结更甚,反用承气汤下之而愈结;汗多小便短涩,反用五苓散通之而愈秘,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凡儿生下,或停血不下,半月外尚痛,或外加肿毒,高寸许,或身热,减饮食,倦甚,必用生化汤加三棱、蓬术、肉桂等,攻补兼治,其块自消。如虚甚,食少泄泻,只服此帖定痛,且健脾胃,进食止泻,然后服消块汤。

      ◎加味生化汤:治血块日久不消,半月后方可用之。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肉姜(四分)      桃仁(十五粒)

      三棱(醋炒,六分)   元胡(六分)

      肉桂(六分)      炙草(四分)

    血晕 第二


      分娩之后,眼见黑花,头眩昏晕,不省人事者:一因劳倦甚而气竭神昏;二因大脱血而气欲绝;三因痰火乘虚泛上而神不守。当急服生化汤二、三帖,外用韭菜细切,纳有嘴瓶中,用滚醋二锺冲入瓶内,急冲产母鼻中,即醒。若偏信古方,认为恶血抢心,而轻用散血之剂;认为疫火,而用无补消降之方,误甚矣。

      如晕厥,牙关紧闭,速煎生化汤,挖开口,将鹅毛探喉,酒盏盛而灌之。如灌下腹中渐温暖,不可拘帖数,外用热手在单衣上,从心揉按至腹,常热火暖之一两时,服生化汤,四帖完,即神清。始少缓药,方进粥,服至十剂而安。故犯此者,速灌药火暖,不可弃而不救。若在冬月,妇人身欠暖,亦有大害,临产时必预煎生化汤,预烧秤锺硬石子,候儿下地,连服二、三帖。又产妇枕边,行醋韭投醋瓶之法,决无晕症。又儿生时,合家不可喜子而慢母,产母不可顾子忘倦,又不可产讫即卧,或忿怒逆气,皆致血晕,慎之,慎之!

      ◎加味生化汤:治产后三血晕症。

      川芎(三钱)      当归(六钱)

      黑姜(四分)      桃仁(十粒)

      炙草(五分)      荆芥(四分,炒黑)

      大枣,水煎服。

      劳倦甚而晕,及血崩气脱而晕,并宜速灌两服。如形色脱,或汗出而脱,皆急服一帖,即加人参三、四钱,(一加肉桂四分),决不可疑参为补而缓服。痰火乘虚泛上而晕,方内加橘红四分。虚甚加人参二钱。肥人多痰,再加竹沥七分,姜汁少许,总不可用棱术破血等方。其血块痛甚,兼送益母丸,或鹿角灰、或元胡散,或独胜散、上消血块方,服一服即效,不必易方,从权救急。

      ◎加参生化汤:治产后形色脱晕,或汗多脱晕。

      人参(三钱,有倍加至五钱者)

      川芎(二钱)      当归(五钱)

      炙草(四分)      桃仁(十粒)

      炮姜(四分)

      大枣,水煎服。

      脉脱形脱,将绝之症,必服此方,加参四、五钱,频频灌之。产后血崩、血晕、兼汗多,宜服此方。无汗不脱,只服本方,不必加参。左尺脉脱,亦加参。此方治产后危急诸症,可通用,一昼一夜,必须服三、四剂,若照常症服,岂能接将绝之气血,扶危急之变症耶!产后一、二日,血块痛虽未止,产妇气血虚脱,或晕或厥、或汗多、或形脱,口气渐凉,烦渴不止,或气喘急,无论块痛,从权用加参生化汤。病势稍退,又当减参,且服生化汤。

      加减法:血块痛甚加肉桂七分;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十粒;汗多加麻黄根一钱。如血块不痛,加炙黄耆一钱以止汗;伤饭食面食,加炒神曲一钱,麦芽五分炒;伤肉食,加山楂五个,砂仁四钱炒。

    厥症 第三


      妇人产有用力过多,劳倦伤脾,故逆冷而厥,气上胸满,脉去形脱,非大补不可,岂钱数川芎、当归能回阳复神乎!必用加参生化汤,倍参,进二剂,则气血旺而神自生矣,厥自止矣。若服药而反渴,另有生脉散,独参代茶饮,救脏之燥。如四肢逆冷,又泄痢类伤寒阴症,又难用四逆汤,必用倍参生化汤,加附子一片,可以回阳止逆,又可以行参、归之力。立二方於下分先后。

      ◎加参生化汤:治产后发厥,块痛未止,不可加耆、术。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炙草(五分)      炮姜(四分)(一作黑姜)

      桃仁(十粒,去皮尖,研)人参(二钱)

      枣,水煎。进二服。

      ◎滋荣益气复神汤:治产后发厥,问块痛已除可服此方。

      人参(三钱)      黄耆(一两,蜜炙)

      白术(一钱,土炒)   当归(三钱)

      炙草(四分)      陈皮(四分)

      五味(十粒)      川芎(一钱)

      熟地(一钱)      麦芽(一钱)

      枣一枚,水煎服。

      手足冷,加附子五分;汗多,加麻黄根一钱,熟枣仁一钱;妄言妄见,加益智、柏子仁、龙眼肉;大便实,加肉从蓉二钱。大抵产后晕厥二症相类。但晕在临盆,症急甚於厥,宜频服生化汤几帖,块化血旺,神清晕止;若多气促形脱等症,必加参、耆。厥在分娩之后,宜倍参生化汤,止厥以复神,并补气血也,非如上偏补气血而可愈也。要知晕有块痛,耆、术不可加;厥症若无块痛,耆、术、地黄,并用无疑也。

    血崩 第四


      产后血大来,审血色之红紫,视形色之虚实。如血紫有块,乃当去其败血也,止留作痛,不可论崩。如鲜红之血,乃是惊伤心不能生血,怒伤肝不能藏血,劳伤脾不能统血,俱不能归经耳,当以崩治,先服生化汤几帖,则行中自有补。若形脱汗多气促,宜服倍参生化汤几帖以益气,非棕灰之可止者。如产后半月外崩,又宜升举大补汤治之,此症虚极,服药平稳,未见速效,须二十帖后,诸症顿除。

      ◎生血止崩汤:治产后血崩。

      川芎(一钱)      当归(四钱)

      黑姜(四分)      炙草(五分)

      桃仁(十粒)      荆芥(五分,炒黑)

      乌梅(五分,〔火段〕灰)蒲黄(五分,炒)

      枣,水煎。忌姜、椒、热物,生冷。

      {凡止崩用荆芥,俱宜炒黑。}

      鲜红血大来,荆芥穗炒黑、白芷各五分。血竭形败,加参三、四钱。汗多气促,亦加参三、四钱;无汗,形不脱,气促,只服生化汤,多服则血自平。有言归、芎但能活血,甚误。

      ◎升举大补汤:滋荣益气。如有块动,只服前方,耆、术勿用。

      黄耆          白术

      陈皮(各四分)     人参(二钱)

      炙草          升麻(各四分)

      当归          熟地(各二钱)

      麦冬(一钱)      川芎(一钱)

      白芷(四分)      黄连(三分,炒)

      荆芥穗(四分,炒黑)

      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浮麦炒一小撮;大便不通,加肉从蓉一钱,禁用大黄;气滞,磨木香三分;痰,加贝母六分,竹沥、姜汁少许;寒嗽,加杏仁十粒,桔梗五分,知母一钱;惊,加枣仁、柏子仁各一钱;伤饭,加神曲、麦芽各一钱;伤肉食,加山楂、砂仁各八分,俱加枣、水煎。身热不可加连、柏;伤食怒气,均不可专用耗散无补药。凡年老虚人患崩,宜升举大补汤。

      按:症虚极,注中有“身热不可加连、柏”云云。后三页复神汤项下,注有宜用此汤“少佐黄连坠火”云云。设无火可坠,此方内并无热药,无须反佐。恐黄连未可轻用,此处最宜详慎。又注中寒嗽加有知母,既系寒嗽,知母亦未可擅用。此条疑原刊“寒”字有误。

    气短似喘 第五


      因血脱劳甚,气无所恃,呼吸止息,违其常度。有认为痰火,反用散气化痰之方,误人性命,当以大补血为主。如有块,不可用参、耆、术;无块,方可用本方,去桃仁,加熟地并附子一片;足冷,加熟附子一钱,及参、术、陈皮,接续补气养荣汤。

      ◎加参生化汤:治分娩后即患短气者。有块不可加耆、术。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炙草(五分)      黑姜(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研)人参(二钱)

      引加枣一枚,连进二、三帖后,再用后方。

      ◎补气养荣汤:治产后气短日,血块不痛,宜服此方。

      黄耆(一钱)      白术(一钱)

      当归(四钱)      人参(三钱)

      陈皮(四分)      炙草(四分)

      熟地(二钱)      川芎(二钱)

      黑姜(四分)

      如手足冷,加熟附子一钱;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浮麦一小撮;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大便不通,加肉从蓉一钱,麻仁一撮;伤面饭,加炒神曲一钱,炒麦芽一钱;伤肉食,加山楂、砂仁各五分。

      按:麦芽有回乳之害,用者慎之!

      {黄耆、白术一作各二钱。凡止汗用浮麦宜炒。}

    妄言妄见 第六


      由气血虚,神魂无依也,治当论块痛有无缓急。若块痛未除,先服生化汤二、三帖,痛止,继服加参生化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安神定志丸调服之。若产日久,形气俱不足,即当大补气血,安神定志,服至药力充足,其病自愈。勿谓邪祟,若喷以法水惊之,每至不救。屡治此症,服药至十数帖方效。病虚似邪,欲除其邪,先补其虚,先调其气,次论诸病,此古人治产后虚症,及年老虚喘,弱人妄言,所当用心也。

      ◎安神生化汤:治产后块痛未止,妄言妄见症,未可用耆、术。

      川芎(一钱)      柏子仁(一钱)

      人参(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

      茯神(二钱)      桃仁(十二粒)

      黑姜(四分)      炙草(四分)

      益智(八分,炒)    陈皮(三分)

      枣,水煎。

      ◎滋荣益气复神汤:块痛已止,妄言妄见,服此方即愈。

      黄耆          白术

      麦冬          川芎

      柏子仁         茯神

      益智(各一钱)     陈皮(三分)

      人参          熟地(各二钱)

      炙草(四分)      五味子(十粒)

      枣仁(十粒、一钱)   莲子(八枚)

      元肉(八个)

      枣,水煎服。

      产后血崩、血脱、气喘、气脱,神脱、妄言,虽有血气阴阳之分,其精散神去一也。比晕后少缓,亦危症也。若非厚药频服,失之者多矣。误论气实痰火者,非也。新产有血块痛,并用加参生化汤,行中有补,斯免滞血血晕之失也。其块痛止,有宜用升举大补汤,少佐黄连,坠火以治血脱,安血归经也;有宜用倍参补中益气汤,少佐附子,助参以治气脱,摄气归渊也;有宜用滋荣益气复神汤,少佐痰剂,以清心火,安君主之官也。

    伤食 第七


      新产后禁膏粱,远厚味。如饮食不节,必伤脾胃。治当扶元,温补气血,健脾胃。审伤何物,加以消导诸药。生化汤加神曲、麦芽以消面食;加山楂、砂仁以消肉食;如寒冷之物,加吴萸、肉桂;如产母虚甚,加人参、白术。又有块,然后消补并治,无有不安者。屡见治者不重产后之弱,惟知速消伤物,反损真气,益增满闷。可不慎哉!

      ◎加味生化汤:治血块未消,服此以消食。

      川芎(二钱)      当归(五钱)

      黑姜(四分)      炙草(五分)

      桃仁(十粒)

      问伤何物,加法如前,煎服。

      ◎健脾消食生化汤:治血块已除,服此消食。

      川芎(一钱)      人参

      当归(各二钱)     白术(一钱半)

      炙草(五分)

      审伤何物,加法如前。

      如停寒物日久,脾胃虚弱,恐药不能运用,可用揉按,炒神曲熨之,更妙。凡伤食误用消导药,反绝粥几日者,宜服此方。

      长生活命丹

      人参三钱,水一盅半,煎半盅。先用参汤一盏,以米饭锅焦研粉三匙,渐渐加参汤、焦锅粉,引开胃口。煎参汤用新罐或铜勺,恐闻药气要呕也。如服寒药伤者,加姜三大片煎汤。人参名活命草,锅焦名活命丹,此方曾救活数十人。

    忿怒 第八


      产后怒气逆,胸膈不利,血块又痛,宜用生化汤去桃仁。服时磨木香二分在内,则块化怒散,不相悖也。若轻产重气,偏用木香、乌药、枳壳、砂仁之类,则元气反损,益增满闷。又加怒后即食,胃弱停闷。当审何物,治法如前。慎勿用木香摈榔丸、流气引子之方,使虚弱愈甚也。

      ◎木香生化汤:治产后血块已除,因受气者。

      川芎(二钱)      当归(六钱)

      陈皮(三分)      黑姜(四分)

      服时磨木香二分在内。此方减桃仁,用木香、陈皮。前有减干姜者,详之。

      ◎健脾化食散气汤:治受气伤食,无块痛者。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黑姜(四分)

      人参(二钱)      陈皮(三钱)

      审伤何物,加法如前。

      大抵产后忿怒气逆及停食二症,善治者,重产而轻怒气消食,必以补气血为先,佐以调肝顺气,则怒郁散而元不损;佐以健脾消导,则停食行而思谷矣。若专理气消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陈皮一作三分。又有炙草四分,存参。}

    类疟 第九


      产后寒热往来,每日应期而发,其症似疟,而不可作疟治。夫气血虚而寒热更作,元气虚而外邪或侵,或严寒、或极热、或昼轻夜重、或日晡寒热,绝类疟症,治当滋荣益气,以退寒热。有汗宜急止,或加麻黄根之类;只头有汗而不及於足,乃孤阳绝阴之危症,当加地黄、当归之类;如阳明无恶寒,头痛无汗,且与生化汤,加羌活、防风、连须、葱白数根以散之。其柴胡清肝饮等方,常山、草果等药,俱不可用。

      ◎滋荣养气扶正汤:治产后寒热有汗,午后应期发者。

      人参(二钱)      炙黄耆

      白术          川芎

      熟地          麦冬

      麻黄根(各一钱)    当归(三钱)

      陈皮(四分)      炙草(五分)

      枣水煎。

      ◎加减养胃汤:治产后寒热往来,头痛无汗类疟者。

      炙草(四分)      白茯苓(一钱)

      半夏(八分,制)    川芎(一钱)

      陈皮(四分)      当归(二钱)

      苍术(一钱)      藿香(四分)

      人参(一钱)

      姜引煎服。

      有痰加竹沥、姜汁、半夏、神曲,弱人兼服河车丸。凡久疟不愈,兼服参术膏以助药力。

      ◎参术膏:

      白术一斤,米泔浸一宿,锉焙,人参一两。用水六碗,煎二碗,再煎二次,共计六碗,合在一处,将药汁又熬成一碗,空心米汤化半酒盏。

    类伤寒二阳症 第十


      产后七日内,发热头痛恶寒,毋专论伤寒为太阳症;发热头痛胁痛,毋专论伤寒为少阳症,二症皆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而类外感。治者慎勿轻产后热门,而用麻黄汤以治类太阳症;又勿用柴胡汤以治类少阳症。且产母脱血之后,而重发其汗,虚虚之祸,可胜言哉!昔仲景云:「亡血家不可发汗。」丹溪云:「产后切不可发表。」二先生非谓产后真无伤寒之兼症也,非谓麻黄汤、柴胡汤之不可对症也,诚恐后辈学业偏门而轻产,执成方而发表耳。谁知产后真感风感寒,生化中芎、姜亦能散之乎!

      ◎加味生化汤:治产后三日内发热头痛症。

      川芎          防风(各一钱)

      当归(三钱)      炙草(四分)

      桃仁(十粒)      羌活(四分)

      一本无桃仁,有黑姜四分。

      查刊本去桃仁。然必须问有块痛与否,方可议去。服二帖后,头仍痛,身仍热,加白芷八分、细辛四分;如发热不退,头痛如故,加连须葱五个、人参三钱。产后败血不散,亦能作寒作热,何以辨之?曰:时有刺痛者,败血也;但寒热无他症者,阴阳不和也。刺痛用当归,乃和血之药;若乃积血而刺痛者,宜用红花、桃仁、归尾之类。

    类伤寒三阴症 第十一


      潮热有汗,大便不通,毋专论为阳明症;口燥咽干而渴,毋专论为少阴症;腹满液干,大便实,毋专论为太阴症;又汗出谵语便闭,毋专论为肠胃中燥粪宜下症。数症多由劳倦伤脾,运化稽迟,气血枯槁,肠腑燥涸,乃虚症类实,当补之症,治者勿执偏门轻产,而妄议三承气汤,以治类三阴之症也。间有少壮产后妄下,幸而无妨;虚弱产妇亦复妄下,多致不救。屡见妄下成膨,误导反结。又有血少,数日不通,而即下致泻不止者,危哉!《妇人良方》云:产后大便秘,若计其日期,饭食数多,即用药通之,祸在反掌。必待腹满觉胀,欲去不能者,反结在直肠,宜用猪胆汁润之。若日期虽久,饮食如常,腹中如故,只用补剂而已。若服苦寒疏通,反伤中气,通而不止,或成痞满,误矣!

      ◎养正通幽汤:治产后大便秘结类伤寒三阴症。

      川芎(二钱半)     当归(六钱)

      炙草(五分)      桃仁(十五粒)

      麻仁(二钱,炒)    肉从蓉(酒洗去甲,一钱)

      汗多便实,加黄耆一钱,麻黄根一钱,人参二钱;口燥渴,加人参、麦冬各一钱;腹满溢便实,加麦冬一钱,枳壳六分,人参二钱,苁蓉一钱;汗出谵语便实,乃气血虚竭,精神失守,宜养荣安神,加茯神、远志、苁蓉各一钱,人参、白术各二钱,黄耆、白芷各一钱,柏子仁一钱。

      以上数等大便燥结症,非用当归,人参至斤数,难取功效。大抵产后虚中伤寒,口伤食物,外症虽见头痛发热,或胁痛腰痛,是外感宜汗,犹当重产亡血禁汗。惟宜生化汤,量为加减,调理无失。又如大便秘结,犹当重产亡血禁下,宜养正助血通滞,则稳当矣。

      ◎又润肠粥:治产后日久大便不通。

      芝麻一升,研末,和米二合,煮粥食,肠润即通。

    类中风 第十二


      产后气血暴虚,百骸少血濡养,忽然口噤牙紧,手足筋脉拘搐等症,类中风痫痉,虽虚火泛上有痰,皆当以末治之,勿执偏门,而用治风消痰之方,以重虚产妇也。治法当先服生化汤,以生旺新血。如见危症,三服后,即用加参,益气以救血脱也;如有痰火,少佐橘红、炒芩之类,竹沥、姜汁亦可加之,黄柏、黄连切不可并用,慎之!

      ◎滋荣活络汤:治产后血少口噤项强筋搐类风症。

      川芎(一钱半)     当归

      熟地          人参(各二钱)

      黄耆          茯神

      天麻(各一钱)     炙草

      陈皮          荆芥穗

      防风          羌活(各四分)

      黄连(八分,姜汁炒)

      有痰,加竹沥、姜汁、半夏;渴加麦冬、葛根;有食,加山楂、砂仁以消肉食,神曲、麦芽以消饭食;大便闭,加肉从蓉一钱半;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惊悸,加枣仁一钱。

      ◎天麻丸:治产后中风恍惚语涩四肢不利。

      天麻(一钱)      防风(一钱)

      川芎(七分)      羌活(七分)

      人参          远志

      柏子仁         山药

      麦冬(各一钱)     枣仁(一两)

      细辛(一钱)      南星曲(八分)

      石菖蒲(一钱)

      研细末,炼蜜为丸,辰砂为衣,清汤下六、七十丸。

      {一本枣仁用一钱,细辛用四分,存参。}

    类痉 第十三


      产后汗多,即变痉者,项强而反,气息如绝,宜速服加减生化汤。

      ◎加减生化汤:专治有汗变痉者。

      川芎          麻黄根(各一钱)

      当归(四钱)      桂枝(五分)

      人参(一钱)      炙草(五分)

      羌活(五分)      天麻(八分)

      附子(一片)      羚羊角(八分)

      如无汗类痉者中风,用川芎三钱,当归一两酒洗,枣仁、防风俱无份量。

      {一本心引用生姜一片,枣一枚。}

    出汗 第十四


      凡分娩时汗出,由劳伤脾,惊伤心,恐伤肝也。产妇多兼三者而汗出,不可即用敛汗之剂,神定而汗自止。若血块作痛,耆、术未可遽加,宜服生化汤二、三帖,以消块痛,随继服加参生化汤,以止虚汗。若分娩后倦甚,濈濈然汗出,形色又脱,乃亡阳脱汗也;汗本亡阳,阳亡则阴随之,故又当从权,速灌加参生化汤,倍参以救危,毋拘块痛。妇人产多汗,当健脾以敛水液之精,益荣卫以嘘血归源,灌溉四肢,不使妄行。杂症虽有自汗、盗汗之分,然当归六黄汤不可治产后之盗汗也,并宜服加参生化汤及加味补中益气二方;若服参耆而汗多不止,及头出汗而不至腰足,必难疗矣;如汗出而手拭不及者,不治。产后汗出气喘等症,虚之极也,不受补者,不治。

      ◎麻黄根汤:治产后虚汗不止。

      人参(二钱)      当归(二钱)

      黄耆(一钱半,炙)   白术(一两,炒)

      桂枝(五分)      麻黄根(一钱)

      粉草(五分,炒)    牡蛎(研,少许)

      浮麦(一大撮)

      虚脱汗多,手足冷,加黑姜四分,熟附子一片;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十粒。肥白人产后多汗,加竹沥一盏,姜汁一小匙,以清痰火。恶风寒,加防风、桂枝各五分;血块不落,加熟地三钱,晚服八味地黄丸。

      山茱萸         山药

      丹皮          云苓(各八钱)

      泽泻(五钱)      熟地(八钱)

      五味子(五钱)     炙黄耆(一两)

      炼蜜为丸。阳加於阴则汗,因而遇风,变为瘈疭者有之,尤难治。故汗多,宜谨避风寒。汗多小便不通,乃亡津液故也,勿用利水药。

    盗汗 第十五


      产后睡中汗出,醒来即止,犹盗瞰入睡,而谓之盗汗,非汗自至之比。《杂症论》云:「自汗阳亏,盗汗阴虚。」然当归六黄汤又非产后盗汗方也,惟兼气血而调治之,乃为得耳。

      ◎止汗散:治产后盗汗。

      人参(二钱)      当归(二钱)

      熟地(一钱半)     麻黄根(五分)

      黄连(五分,酒炒)   浮小麦(一大撮)

      枣(一枚)

      ◎又方:

      牡蛎(〔火段〕细末,五分)小麦面(炒黄,研末)

      {一本牡蛎、小麦炒黄,各五分,空心调服。}

    口渴兼小便不利第十六


      产后烦躁,咽干而渴,兼小便不利,由失血汗多所致,治当助脾益肺,升举气血,则阳升阴降,水入经而为血为液,谷入胃而气长脉行,自然津液生而便调利矣。若认口渴为火,而用芩、连、栀、柏以降之,认小便不利为水滞,而用五苓散以通之,皆失治也。必因其劳损而温之益之,因其留滞而濡之行之,则庶几矣。

      ◎生津止渴益水饮

      人参          麦冬

      当归          生地(各三钱)

      黄耆(一钱)      葛根(一钱)

      升麻          炙草(各四分)

      茯苓(八分)      五味子(十五粒)

      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浮小麦一大撮;大便燥,加肉从蓉一钱分;渴甚,加生脉散,不可疑而不用。

    遗尿 第十七


      气血太虚,不能约束,宜八珍汤加升麻、柴胡,甚者加熟附子一片

     

    查看《傅青主女科》所有内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