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旧版栏目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栏目 > 数字书屋 > 正文
  •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下卷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5-21 16:54:35
  • 核心提示:误破尿胞 第十八  产理不顺,稳婆不精,误破尿胞膀胱者,用参、芪为君,归、芎为臣,桃仁、陈皮、茯苓为佐,猪羊尿胞煎药,百服乃安。又方云:用生黄丝绢一尺,白牡丹皮根为末,白芨末各二钱,水二碗,煮至绢烂如饴,服之。宜静卧,不可作声,名

    误破尿胞 第十八


      产理不顺,稳婆不精,误破尿胞膀胱者,用参、芪为君,归、芎为臣,桃仁、陈皮、茯苓为佐,猪羊尿胞煎药,百服乃安。又方云:用生黄丝绢一尺,白牡丹皮根为末,白芨末各二钱,水二碗,煮至绢烂如饴,服之。宜静卧,不可作声,名补脬饮,神效。

      {胞破,女科下卷另有方,极妥且效。}

    患淋 第十九


      由产后虚弱,热客於脬中,内虚频数,热则小便淋涩作痛,曰淋。

      ◎茅根汤:凡产后冷热淋并治之。

      石膏(一两)      白茅根(一两)

      瞿麦          白茯苓(各五钱)

      葵子          人参

      桃胶          滑石(各一钱)

      石首鱼头(四个)

      灯心水煎,入齿末,空心服。

      一本小注载:症由内虚,方用石膏一两,无此治法,不可拘执陈方以致误人。一本石膏作一钱,无滑石。一作各等分。

      ◎又方:治产后小便痛淋血。

      白茅根         翟麦

      葵子          车前子

      通草(以上俱无份量)  鲤鱼齿(一百个)

      水煎服。亦入齿末。

      按: 齿末,疑均是鲤鱼齿。

    便数 第二十


      由脬内素有冷气,因产发动,冷气入脬故也。用赤石脂二两为末,空心服。又方:治小便数及遗尿,用益智仁二十八枚为末,米饮送下二钱。又:

      ◎又:桑螵蛸散

      桑螵蛸(三十个)    人参

      黄芪          鹿茸

      牡蛎          赤石脂(各三钱)

      为末,空心服二钱,米饮送下。

    泻 第二十一


      产后泄泻,非杂症有食泄、湿泄、水谷注下之论,大率气虚食积与湿也。气虚宜补、食积宜消、湿则宜燥。然恶露未净,遽难骤燥,当先服生化汤二三帖,化旧生新,加茯苓以利水道,俟血生,然后补气以消食,燥湿以分利水道,使无滞涩虚虚之失。若产旬日外,方论杂症,尤当论虚实而治也。如痛下清水,腹鸣,米饮不化者,以寒泄治;如粪水黄赤,肛门作痛,以热泄治之。有因饮食过多,伤脾成泄,气臭如败卵,以食积治之。又有脾气久虚少食,食下即鸣,急尽下所食之物方觉快者,以虚寒泄治之。治法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脾伤食积,分利健脾,兼消补虚,善为调治,无失也。产后虚泻,眠昏人不识,弱甚形脱危症,必用人参二钱,白术、茯苓各二钱,附子一钱,方能回生。若脉浮弦,按之不鼓,即为中寒,此盖阴先亡而阳欲去,速宜大补气血,加附子、黑姜以回元阳,万勿忽视。

      ◎加减生化汤:治产后块未消患泻症。

      川芎(二钱)      茯苓(二钱)

      当归(四钱)      黑姜(五分)

      炙草(五分)      桃仁(十粒)

      莲子(八枚)

      水煎,温服。

      ◎健脾利水生化汤:治产后块已除,患泻症。

      川芎(一钱)      茯苓(一钱半)

      归身(二钱)      黑姜(四分)

      陈皮(五分)      炙草(五分)

      人参(三钱)      肉果(一个,制)

      白术(一钱,土炒)   泽泻(八分)

      寒泻,加干姜八分;寒痛,加砂仁、炮姜各八分;热泻,加炒黄连八分;泻水腹痛,米饮不化,加砂仁八分,麦芽、山楂各一钱;泻有酸嗳臭气,加神曲、砂仁各八分。脾气久虚,泻出所食物方快,以虚寒论;泻水者,加苍术一钱以燥湿;脾气弱,元气虚,必须大补,佐消食清热却寒药。弱甚形色脱,必须第一方,参、术、苓、附,必用之药也。诸泻俱加升麻酒炒,莲子十粒。

    完谷不化 第二十二


      因产后劳倦伤脾,而运转稽迟也,名飧泄;又饮食太过,脾胃受伤,亦然,俗呼水谷痢是也。然产方三日内,块未消化,此脾胃衰弱,参、耆、术未可遽加,且服生化汤加益智、香、砂,少温脾气,俟块消后,加参、耆、术补气,肉果、木香、砂仁、益智温胃,升麻、柴胡清胃气,泽泻、茯苓、陈皮以利水,为上策也。

      ◎加味生化汤:治产后三日内完谷不化,块未消者。

      川芎(一钱)      益智(一钱)

      当归(四钱)      黑姜(四分)

      炙草(四分)      桃仁(十粒)

      茯苓(一钱半)

      {一本当归作三钱,有枣一枚。}

      ◎参苓生化汤:治产后三日内块已消,谷不化,胎前素弱患此症者。

      川芎(一钱)      当归(二钱)

      黑姜(四分)      炙草(五分)

      人参(二钱)      茯苓(一钱)

      白芍(一钱,炒)    益智(一钱,炒)

      白术(二钱,土炒)   肉果(一个,制)

      泻水多,加泽泻、木通各八分;腹痛,加砂仁八分;渴,加麦冬、五味子;寒泻,加黑姜一钱,木香四分;食积,加神曲、麦芽消饭面,砂仁、山楂消肉食。产后泻痢日久,胃气虚弱,完谷不化,宜温助胃气,六君子汤加木香四分,肉果一个(制)。

      {一本有莲子八枚,去心,枣三枚。}

    痢 第二十三


      产后七日内外,患赤白痢,里急后重频并,最为难治。欲调气行血,而推荡痢邪,犹患产后元气虚弱;欲滋荣益气,而大补虚弱,又助痢之邪,惟生化汤减干姜,而代以木香、茯苓,则善消恶露,而兼治痢疾,并行而不相悖也。再服香连丸,以俟一、二日后,病势如减,可保无虞。若产七日外,有患褐花色后重,频并虚痢,即当加补无疑。若产妇禀厚,产期已经二十馀日,宜服生化汤加连、芩、厚朴、芍药行积之剂。

      {一本作十数日。}

      ◎加减生化汤:治产后七日内患痢。

      川芎(二钱)      当归(五钱)

      炙草(五分)      桃仁(十二粒)

      茯苓(一钱)      陈皮(四分)

      木香(磨,三分)

      红痢腹痛,加砂仁八分。

      ◎青血丸:治噤口痢。

      香连为末,加莲肉粉,各一两半,和匀为丸,酒送下四钱。

      凡产三,四日后,块散,痢疾少减,共十症,开后依治:

      一产后久泻:元气下陷,大便不禁,肛门如脱,宜服六君子汤,加木香四分,肉果一个(制),姜汁(五分);

      二产后泻痢:色黄,乃脾土真气虚损,宜服补中益气汤,加木香、肉果;

      三产后伤面食:泻痢,宜服生化汤,加神曲、麦芽;

      {一本神曲,麦芽下有各一钱。}

      四产后伤肉食:泻痢,宜服生化汤,加山楂、砂仁;

      五产后胃气虚弱:泻痢,完谷不化,当温助胃气,宜服六君子汤,加木香四分,肉果一个(制);

      六产后脾胃虚弱:四肢浮肿,宜服六君子汤,加五皮散(见后水肿);

      七产后泻痢:无后重,但久不止,宜服六君子汤,加木香、肉果;

      八产后赤白痢:脐下痛,当归、厚朴、黄连、肉果、甘草,桃仁、川芎;

      九产后久痢:色赤,属血虚,宜四物汤,加荆芥、人参;

      十产后久痢:色白,属气虚,宜六君子汤,加木香、肉果。

    霍乱 第二十四


      由劳伤气血,脏腑空虚,不能运化食物,及感冷风所致,阴阳升降不顺,清浊乱於脾胃,冷热不调,邪正相搏,上下为霍乱。

      ◎生化六和汤:治产后血块痛未除,患霍乱。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黑姜          炙草

      陈皮          藿香(各四分)

      砂仁(六分)      茯苓(一钱)

      姜三片,煎。

      ◎附子散:治产后霍乱吐泻,手足逆冷,须无块痛方可服。

      白术(一钱)      当归(二钱)

      陈皮          黑姜

      丁香          甘草(各四分)

      共为末,粥饮送下二钱。

      {一本有附子五分。}

      ◎温中汤:治产后霍乱吐泻不止,无块痛者可服。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半)

      当归(二钱)      厚朴  (八分)

      黑姜(四分)      茯苓(一钱)

      草豆蔻(六分)

      姜三片,水煎服。

    呕逆不食 第二十五


      产后劳伤脏腑,寒邪易乘於肠胃,则气逆呕吐而不下食也。又有瘀血未净而呕者,亦有痰气入胃,胃口不清而呕者,当随症调之。

      ◎加减生化汤:治产妇呕逆不食。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黑姜          砂仁

      藿香(各五分)     淡竹叶(七片)

      水煎,和姜汁二匙服。

      ◎温胃丁香散:治产后七日外呕逆不食。

      当归(三钱)      白术(二钱)

      黑姜(四分)      丁香(四分)

      人参(一钱)      陈皮(五分)

      炙草(五分)      前胡(五分)

      藿香(五分)

      姜三片,水煎服。

      ◎石莲散:治广妇呕土心冲目弦。

      石莲子(去壳,去心,一两半)白茯苓(一两)

      丁香(五分)

      共为细末,米饮送下。

      {一本有白术,无白茯苓,丁香作五钱,用者酌之。}

      ◎生津益胃汤:治产妇虚弱,口渴气少,由产后血少多汗内烦不生津液。

      人参          麦冬(去心)

      茯苓(各一两)     大枣

      竹叶          浮小麦

      炙草          栝萎根

      大渴不止,加芦根。

      {一本人参一钱,麦冬茯苓三钱,存参。}

    咳嗽 第二十六


      治产后七日内,外感风寒,咳嗽鼻塞,声重恶寒,勿用麻黄以动汗;嗽而胁痛,勿用柴胡汤;嗽而有声,痰少面赤,勿用凉药。凡产有火嗽,有痰嗽,必须调理半月后,方可用凉药,半月前不当用。

      ◎加味生化汤:治产后外感风寒咳嗽及鼻塞声重。

      川芎(一钱)      当归(二钱)

      杏仁(十粒)      桔梗(四分)

      知母(八分)

      有痰,加半夏曲;虚弱有汗咳嗽,加人参。总之产后不可发汗。

      {知母一本作(四分)。}

      ◎加参安肺生化汤:治产后虚弱,旬日内外感风寒,咳嗽声重有痰,或身热头痛及汗多者

      川芎(一钱)      人参(一钱)

      知母(一钱)      桑白皮(一钱)

      当归(二钱)      杏仁(十粒,去皮尖)

      甘草(四分)      桔梗(四分)

      半夏(七分)      橘红(三分)

      虚人多痰,加竹沥一杯,姜汁半匙。

      按:咳嗽论中,明示纵有火嗽,在半月前,犹不得轻用凉药,垂戒綦严。而第一与第二方中,均有知母,小注均有“外感风寒”云云。此必于既感之后,将蕴而为燥热,不得已而用之,小注未及申明。如谓不然,苟初感即用此凉品,岂不与前论显为枘凿。读者须会前人微意,庶不致用古方而自少权衡耳。

      ◎  加味四物汤:治半月后干嗽有声,痰少者。

      川芎          白芍

      知母          瓜蒌仁(各一钱)

      生地          当归(各二钱)

      诃子(二钱)      冬花(六分)

      桔梗(四分)      甘草(四分)

      兜铃(四分)      生姜(一大片)

    水肿 第二十七


      产后水气,手足浮肿,皮肤见光荣色,乃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也。必以大补气血为先,佐以苍术、白术、茯苓补脾;壅满,用陈皮、半夏、香附消之;虚火,加人参、木通;有热,加黄芩、麦冬以清肺金。健脾利水,补中益气汤;七日外,用人参、白术各二钱,茯苓、白芍各一钱,陈皮五分,木瓜八分,紫苏、木通、大腹皮、苍术、厚朴各四分;大便不通,加郁李仁、麻仁各一钱。如因寒邪湿气伤脾,无汗而肿,宜姜皮、半夏,苏叶加於补气方,以表汗。

      ◎五皮散:治产后风湿客伤脾经,气血凝滞,以致面目浮虚,四肢肿胀气喘。

      五加皮         地骨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一钱)

      姜皮(一钱)

      枣一枚,水煎服。

      又云,产后恶露不净,停留胞络,致令浮肿,若以水气治之,投以甘遂等药,误矣!但服调经散,则血行而肿消矣。

      ◎调经散:

      没药(另研)      琥珀(另研,各一钱)

      肉桂          赤芍

      当归(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姜汁、酒各少许,调服。

      {此方能调经治腹痛。}

    流注 第二十八


      产后恶露流於腰臂足关节之处,或漫肿、或结块,久则肿起作痛,肢体倦怠,急宜用葱熨法以治外肿;内服参归生化汤以消血滞,无缓也。未成者消,已成者溃。

      ◎葱熨法:

      用葱一握,炙热,捣烂作饼,敷痛处,用厚布二、三层,以熨斗,火熨之。

      ◎参归生化汤:

      川芎(一钱半)     当归(二钱)

      炙草(五分)      人参(二钱)

      黄耆(一钱半)     肉桂(五分)

      马蹄香(二钱)

      此症若不补气血,节饮食,慎起居,未有得生者。如肿起作痛,起居饮食如常,是病气未深,形气未损,易治;若漫肿微痛,起居倦怠,饮食不足,最难治。或未成脓,未溃,气血虚也,宜服八珍汤;憎寒恶寒,阳气虚也,宜服十全大补汤;补后大热,阴血虚也,宜服四物汤,加参、术、丹皮;呕逆,胃气虚也,宜服六君子汤,加炮姜、干姜;食少体倦,脾气虚也,宜服补中益气汤;四肢冷逆,小便频数,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一钱。神仙回洞散治产后流注恶露,日久成肿,用此宜导其脓,若未补气血旺,不可服此方。

    膨胀 第二十九


      其人素弱,临产又劳,中气不足,胸膈不利,而转运稽迟,若产后即服生化汤以消块止痛,又服加参生化汤以健脾胃,自无中满之症。其膨胀,因伤食而误消,因气郁而误散,多食冷物而停留恶露;又因血虚大便燥结,误下而愈胀;殊不知气血两虚,血块消后,当大补气血,以补中虚。治者若但知伤食宜消,气郁宜散,恶露当攻,便结可下,则胃气反损,满闷益增,气不升降,湿热积久,遂成膨胀。岂知消导坐於补中,则脾胃强,而所伤食气消散;助血兼行,大便自通,恶露自行。

      如产后中风,气不足,微满,误服耗气药而胀者,服补中益气汤。

      人参(五分)      当归(五分)

      白术(五分)      白茯苓(一钱)

      川芎(四分)      白芍(四分)

      萝卜子(四分)     木香(三分)

      {一本人参、白术俱作一钱,当归作二钱,有姜一片。}

      如伤食,误服消导药成胀;或胁下积块,宜服健脾汤

      人参          白术

      当归(各三钱)     白茯苓

      白芍          神曲

      吴萸(各一钱)     大腹皮

      陈皮(各四分)     砂仁

      麦芽(各五分)

      {一本人参、白术作二钱。}

      如大便不通,误服下药成胀,及腹中作痛,宜服养荣生化汤。

      当归(四钱)      白芍(一钱)

      白茯苓(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陈皮(五分)

      大腹皮(五分)     香附(五分)

      从蓉(一钱)      桃仁(十粒,制)

      块痛,将药送四消丸。屡误下,须用参、归半斤,大便方通,膨胀方退。凡误用消食耗气药,以致绝谷,长生活命丹屡效。方见伤食条。

      {一本无桃仁。}

    怔忡惊悸 第三十


      由产忧惊劳倦,去血过多,则心中跳动不安,谓之怔仲;若惕然震惊,心中怯怯,如人将捕之状,谓之惊悸。治此二症,惟调和脾胃,志定神清而病愈矣。如分娩后血块未消,宜服生化汤,且补血行块,血旺则怔定惊平,不必加安神定志剂。如块消痛止后患此,宜服加减养荣汤。

      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茯神(一钱)      人参(一钱)

      枣仁(一钱,炒)    麦冬(一钱)

      远志(一钱)      白术(一钱)

      黄耆(一钱,炙)    元肉(八枚)

      陈皮(四分)      炙草(四分)

      姜煎。

      虚烦加竹沥、姜汁,去川芎、麦冬,再加竹茹一团;加木香,即归脾汤。

      ◎养心汤:治产后心血不定,心神不安。

      炙黄耆(一钱)     茯神(八分)

      川芎(八分)      当归(二钱)

      麦冬(一钱八分)    远志(八分)

      柏子仁(一钱)     人参(一钱半)

      炙草(四分)      五味(十粒)

      姜,水煎服。

      {一本有元肉六枚。}

    骨蒸 第三十一


      宜服保真汤。先服清骨散。

      ◎柴胡梅连汤:即清骨散作汤,速效。

      柴胡          前胡

      黄连          乌梅(去核)

      各二两,共为末听用;再将猪脊骨一条,猪苦胆一个,韭菜白十根,各一寸,同捣成泥,入童便一酒盏,搅如稀糊,入药末,再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清汤送下。如上膈热多,食后服。此方凡男女骨蒸皆可用之,不专治产妇。

      ◎保真汤:

      黄耆(六分)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炒)    炙草(四分)

      川芎(六分)      当归(二钱)

      天冬(一钱)      麦冬(二钱)

      白芍(二钱)      枸杞(二钱)

      黄连(六分,炒)    黄柏(六分,炒)

      知母(二钱)      生地(二钱)

      五味(十粒)      地骨皮(六分)

      枣三枚,去核,水煎服。

      {一本无麦冬、黄连。}

      ◎加味大造汤:治骨蒸劳热。若服清骨散、梅连丸不效服此方。

      人参(一两)      当归(一两)

      麦冬(八分)      石斛(八分,酒蒸)

      柴胡(六钱)      生地(二两)

      胡连(五钱)      山药(一两)

      枸杞(一两)      黄柏(七分,炒)

      先将麦冬、地黄捣烂,后入诸药同捣为丸,加蒸紫河车另捣,焙干为末,炼蜜丸。

      {一本麦冬、石斛仅作八钱,柴胡五钱,黄柏四分,酒炒。}

    心痛 第三十二


      此即胃脘痛。因胃脘在心之下,劳伤风寒,及食冷物而作痛,俗呼为心痛。心可痛乎!血不足,则怔仲惊悸不安耳。若真心痛,手足青黑色,旦夕死矣。治当散胃中之寒气,消胃中之冷物,必用生化汤,佐消寒食之药;无有不安。若绵绵而痛,可按止之,问无血块,则当论虚而加补也。产后心痛、腹痛,二症相似,因寒食与气上攻於心,则心痛;下攻於腹,则腹痛,均用生化汤加肉桂、吴萸等温散之药也。

      ◎加味生化汤: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黑姜(五分)      肉桂(八分)

      吴萸(八分)      砂仁(八分)

      炙草(五分)

      伤寒食,加肉桂、吴萸;伤面食,加神曲、麦芽;伤肉食,加山楂、砂仁;大便不通,加肉从蓉。

    腹痛 第三十三


      先向有块无块。块痛,只服生化汤,调失笑散二钱,加元胡一钱;无块,则是遇风冷作痛,宜服加减生化汤。

      川芎(一钱)      当归(四钱)

      黑姜(四分)      炙草(四分)

      防风(七分)      吴萸(六分)

      白蔻(五分)      桂枝(七分)

      痛止去之。随伤食物,所加如前。

    小腹痛 第三十四


      产后虚中,感寒饮冷,其寒下攻小腹作痛;又有血块作痛者;又产后血虚脐下痛者,并治之以加减生化汤。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黑姜(四分)      炙草(四分)

      桃仁(十粒)

      有块痛者,本方中送前胡散,亦治寒痛;若无块,但小腹痛,亦可按而少止者,属血虚,加熟地三钱,前胡、肉桂各一钱为末,名前胡散。

    虚劳 第三十五


      指节冷痛,头汗不止。

      人参(三钱)      当归(三钱)

      黄耆(二钱)      淡豆豉(十粒)

      生姜(三片)      韭白(十寸)

      猪肾(二个)

      先将猪肾煮熟,取汁煎药八分,温服。

      {一本有或用猪胃一个。先将胃略煮后再煎汤煮药。}

    遍身疼痛 第三十六


      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则经络间血多阻滞,累日不散,则筋牵脉引,骨节不利,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动履,或身热头痛,若误作伤寒,发表出汗,则筋脉动荡,手足发冷,变症出焉,宜服趁痛散。

      当归(一钱)      甘草

      黄耆          白术

      独活(各八分)     肉桂(八分)

      桑寄生(一钱)     牛膝(八分)

      薤白(五根)

      姜三片,水煎服。

      {一本无桑寄生。}

    腰痛 第三十七


      由女人肾位系胞,腰为肾腑,产后劳伤肾气,损动胞络,或虚未复而风乘之也。

      ◎养荣壮肾汤:治产后感风寒,腰痛不可转。

      当归(二钱)      防风(四分)

      独活          桂心

      杜仲          续断

      桑寄生(各八分)

      生姜三片,水煎服。两帖后痛未止,属肾虚,加熟地三钱。

      {一本川芎八分。}

      ◎加味大造丸:治产后日久,气血两虚,腰痛肾弱,方见骨蒸条。

      ◎青娥丸:

      胡桃(十二个)     破故纸(八两,酒浸,炒)

      杜仲(一斤,姜汁炒,去丝)

      为细末,炼蜜丸,淡醋汤送六十丸。

      {胡桃一本作二十个。}

    胁痛 第三十八


      乃肝经血虚气滞之故。气滞,用四君子汤加青皮、柴胡;血虚,用四物汤加柴胡、人参、白术。若概用香燥之药,则反伤清和之气,无所生矣。

      ◎补肺散:治胁痛。

      山萸          当归

      五味          山药

      黄耆          川芎

      熟地          木瓜

      白术          独活

      枣仁(各等分)

      水煎服。

      {一本山萸二钱,当归二钱,五味十粒,黄耆八分,川芎六分,熟地钱半,木瓜、白术各一钱,独活八分,枣仁一钱,姜一片,无山药,存参。}

    阴痛 第三十九


      产后起居太早,产门感风作痛,衣被难近身体,宜用祛风定痛汤。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独活          防风

      肉桂          荆芥(各五分,炒黑)

      茯苓(一钱)      地黄(二钱)

      枣二枚,煎服。

      又附阴疳阴蚀。阴中疮曰匿疮,或痛或痒,如虫行状,浓汁淋漓。阴蚀几尽者,由心肾烦郁,胃气虚弱,致气血流滞。经云:「诸疮痛痒皆属於心。」治当补心养肾,外以药薰洗,宜用十全阴疳散。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榆

      甘草(各等分)

      水五碗,煎二碗,去渣薰,日三夜四,先薰后洗。

      一方,用蒲黄一升,水银二两,二味调匀搽。

      一方,用虾蟆、兔粪等分为末,敷疮。

      一方,治疳虫食下部及五脏。取东南桃枝,轻打头散,以绵缠之。

      一方,用石硫黄末,将缚桃枝蘸而燃烟薰之(按此条宜与上条合看)。

      一方,截一短竹筒,先纳阴中,以桃枝烧烟薰之。

    恶露 第四十


      即系裹儿污血,产时恶露随下,则腹不痛而产自安。若腹欠温暖,或伤冷物,以致恶露凝块,日久不散,则虚症百出;或身热骨蒸,食少赢瘦;或五心烦热,月水不行,其块在两胁,动则雷鸣,嗜杂晕眩,发热似疟,时作时止,如此数症,治者欲泄其邪,先补其虚,必用补中益气汤送三消丸,则元气不损,恶露可消。

      ◎加味补中益气汤: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当归(三钱)      黄耆(一钱,炙)

      白芍(一钱)      广皮(四分)

      甘草(四分)

      姜,枣,煎服。

      ◎三消丸:治妇人死血食积痰三等症。

      黄连(一两,一半用吴萸煎汁去渣浸炒,一半用益智仁炒,去益智仁不用)

      川芎(五钱)      莱菔子(一两五钱,炒)

      桃仁(十粒)      山栀

      青皮          三棱

      莪术(各五钱,俱用醋炒)山楂(一两)

      香附(一两,童便浸炒)

      上为末,蒸饼为丸,食远服,用补中益气汤送下五、六十丸;或用白术三钱,陈皮五钱,水一锺,煎五分送下亦可。

      此方治产后伤食,恶露不尽。若初产恶露不下,宜服生化汤加楂炭三钱。每日一帖,连服四剂,妙。

    乳痈 第四十一


      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若乳房臃肿,结核色红,数日外肿痛溃稠脓,脓尽而愈,此属胆胃热毒,气血壅滞,名日乳痈,易治。若初起内结小核,不红不肿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如巉岩石,破如熟榴,难治。治法:痛肿寒热,宜发表散邪;痛甚,宜疏肝清胃;脓成不溃,用托里;肌肉不生,脓水清稀,宜补脾胃;脓出及溃,恶寒发热,宜补血气;饮食不进,或作呕吐,宜补胃气。乳岩初起,用益气养荣汤加归脾汤,间可内消;若用行气破血之剂,速亡甚矣。

      ◎瓜蒌散:治一切痈疽,并治乳痈。痈者,六腑不和之气,阳滞於阴则生之。

      瓜萎(一个,连皮捣烂) 生甘草(五分)

      当归(三钱)      乳香(五分,灯心炒)

      金银花(三钱)     白芷(一钱)

      没药(五分,灯心炒)  青皮(五分)

      水煎,温服。

      ◎回脉散:乳痈未溃时服此,毒从大便出,虚人不用。

      大黄(三钱半)     白芷(八分)

      乳香(五分)      木香(五分)

      没药(五分)      穿山甲(五分,蛤粉拌炒)

      共为末,人参二钱煎汤,调药末服。

      {一本大黄作三钱,有人参三钱。}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

      黄耆          熟地(各三钱)

      茯苓(八分)      甘草(五分)

      川芎(八分)      金银花(三钱)

      泻,加黄连、肉果;渴,加麦冬、五味;寒热往来,用马蹄香捣散。凡乳痈服薏苡仁粥好。又方,用乌药软白香辣者五钱,研,水一碗,牛皮胶一片,同煎七分,温服。如孕妇腹内痛,此二方可通用。

      {一本人参四味各二钱。}

      又有乳吹,乃小儿饮乳,口气所吹,乳汁不通,壅结作痛,不急治则成痈,宜速服瓜蒌散,更以手揉散之。

    风甚 第四十二


      用山羊血取色新者,於新瓦上焙干,研末,老酒冲下五,六分为度;重者用至八分,其效如神。

      又用抱不出壳鸡子,瓦上焙干,酒调服。

      如治虚寒危症,用蓝须子根刮皮,新瓦上焙干,研末,温服一钱为度,虽危可保万全。

    不语 第四十三


      乃恶血停蓄於心,故心气闭塞,舌强不语,用七珍散。

      人参          石菖蒲

      川芎          生地(各一两)

      辰砂(五分,研)    防风(五钱)

      细辛(一钱)

      共为细末,用薄荷汤下一钱。因痰气郁结,闭口不语者,用好明矾一钱,水飞过,沸汤送下。

      {一方治产后不语。}

      人参          石莲子(去心)

      石菖蒲(各等分)

      水煎服。

      《妇人良方》云:产后暗,心肾虚不能发声,七珍散;脾气郁结,归脾汤;脾伤食少,四君子汤;气血俱虚,八珍汤,不应,独参汤,更不宜急加附子,盖补其血以生血,若单用佛手散等破血药,误矣。

     

    查看《傅青主女科》所有内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