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用锌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大剂量、过长疗程的滥用锌时,可导致对神经系统发育的不良作用,甚至造成锌中毒。一般服锌制剂以4~8周为宜,常用量均应按锌元素计算。每日每千克体重补充0.5~1mg为好。不宜无休止、大量地补锌。锌对消化道有刺激性,服后可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以饭后服用为好,可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硫酸锌在胃内与盐酸反应后可形成氯化锌,氯化锌对胃有腐蚀作用,可损伤胃粘膜。故硫酸锌的浓度应配制在0.5%为宜。锌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但不能把它当作“拔高剂”而盲目应用。锌过量会影响铜、铁离子的代谢,并忌与青霉胺、多价磷酸盐等药物同时服用。
2掌握补锌敲门
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补,为取得理想效果,以下几点技巧很重要,不可不知:
2.1注意补锌的季节性夏季由于气温高,孩子食欲差,进食量少,摄锌必然减少,加上大量出汗所造成的锌流失,补锌量应当高于其他三季。
2.2谨防药物干扰不少药物可以干扰补锌的效果,如四环素可与锌结合成络合物;维生素c则与锌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类似药物还有青霉胺、叶酸等,补锌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2.3食品要精细韭菜、竹笋、燕麦等粗纤维多,麸糖及谷物胚芽含植酸盐多,而粗纤维及植酸盐均可阻碍锌的吸收,故补锌期间的食谱更要适当精细些。2.4莫忘补充钙与铁最新研究表明,补锌的同时补充钙与铁两种元素,可促进锌的吸收与利用,以加快机体恢复,因为三种元素有协同作用。
3要科学补锌
对于不挑食的孩子来说,如膳食调配比较均衡,那么每天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锌。研究证实,动物,性食物中含锌量比植物性食物中含锌量高数倍,且生物利用率高。精制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相当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也包括微量元素锌。我国儿童锌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食用精制食品过多,农村人口食用动物性食品过少。
预防缺锌主要靠调整膳食。母乳中锌的生物效能比牛奶高,因此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这是预防缺锌的好方法。如母乳不足,可喂些含锌乳品。单纯用大豆蛋白代替乳类喂养婴儿就很容易造成锌的不足。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应注意增加肉食,不要偏食。锌一般在猪肝、瘦肉、猪肾、鸡蛋、鲤鱼及牛奶中较多。此外,花生、核桃、栗子等硬壳果中锌含量也较高。因此,要少给孩子吃反复加工、过于精制的食品。据国内有关部门的研究,2~6岁孩子每日在膳食的基础上,补充2.5mg锌就足以预防锌缺乏。对于已确诊为锌缺乏的孩子,每日补充5mg锌即有治疗作用。
一般情况下,每天随食物进入人体的锌为10~20mg,但只有2~3mg被吸收。如果饮食正常,一般是不会缺锌的。如果通过食物补锌效果不显著,就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用锌剂进行治疗,口服硫酸锌和葡萄糖酸锌均能取得一定疗效。
4防止锌过量
4.1过量补锌的危害许多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微量元素锌在人体内含量过高将会变利为害。现将大量补锌对人体的危害介绍如下:
(1)人体内含有的元素硒具有抗癌功能,但锌与硒有拮抗性,能减弱硒的生理作用,如果体内锌量高,将会使人体抗癌能力降低,甚至刺激肿瘤生长。
(2)硒对有害金属(如铝、镉、汞、铬、砷、铊等)具有解毒作用,因为它与这些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可结合成复合物排出体外。硒还可以降低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等致癌物的毒性,尤其在环境污染情况下,这种作用更为重要。如果^体大量摄入锌后降低了硒的解毒作用,就容易引起某些有害元素的慢眭中毒或诱发某些疾病。
(3)锌是参与免疫功能的一种重要元素,但是大量的锌能抑制吞噬细胞的活性和杀菌力,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抗病能力减弱,而对疾病易感性增加。
(4)体内的锌/铜比值有—个正常范围。由于大量补锌导致锌/铜比值增大,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代谢紊乱,产生高胆固醇血症,继而引起高血压及冠心病。
(5)过量的锌能抑制铁的利用,致使铁参与造血机制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发生顽固性缺铁性贫血,并且在体内高锌隋况下,即使服用铁制剂,也很难使贫血治愈。所以,孩子补锌必须定期化验血锌及发锌。
(6)长期大剂量锌摄入可诱发人体的铜缺乏,从而引起心肌细胞氧化代谢紊乱、单纯性骨质疏松、脑组织萎缩、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等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
(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硫酸锌列为“潜在有毒化学品”。长期口服硫酸锌可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反应,重者可致胃溃疡、出血,甚至穿孔。这是因为胃中的盐酸与硫酸锌反应,生成了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氯化锌。孩子长期服用硫酸锌引起的轻度消化道反应更是多见。
(8)大剂量摄人锌制剂可引起锌中毒。硫酸锌对人的最小致死量为50mg/kg体重。有人一次摄人80—100mg即可中毒,儿童更为敏感。当测定尿锌含量为1000ug/升以上时,说明人体已处于锌中毒状态。高锌会给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一定要根据化验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合理使用锌制剂。可采取小剂量、低浓度、短疗程的补锌原则,并以使用葡萄糖酸锌和甘草锌为佳。
4.2锌中毒临床表现有关膳食引起的锌中毒已有很多报道。锌中毒分急性锌中毒和慢性锌中毒两种。急性锌中毒引起胃部不适、眩晕和恶心,每天补锌>150mg时可出现催吐作用,完全肠外营养时大量补锌可发生死亡。慢性中毒时,可出现免疫功能下降(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反应降低)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降低。
(1)急性锌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性锌中毒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因吸入锌雾引起,多表现为低热、感冒样症状、咳嗽、肺部出现于性哕音,食欲不振、口咽干燥,有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冷汗、四肢冰冷、麻木等。病程一般不超过24小时即可自行缓解,再次接触氧化锌烟尘后往往不易再发,但经过一段时间不接触后,再吸入又可发病,多数认为有免疫因素参与其中。②经胃肠道摄人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厌食等。曾有服用镀锌桶贮存的酸性饮料而引起中毒的报道。一次口服大剂量的硫酸锌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和眩晕、共济失调等急性中毒症状。但有人认为,上述症状主要由同时混入的锑、铅、镉等所引起。一次口服45g硫酸锌可以致死。
(2)慢性锌中毒的临床表现:慢性锌中毒多见于长期小量服锌治疗疾病、孩子长时期玩含有锌的金属玩具、空气的污染等。其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贫血、食欲不振、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清铁及体内铁贮存量下降。(3)亚慢|生锌中毒的临床表现:据报道,摄人锌达到一定量时可影响食欲、体重下降,并引起贫血、关节及胃肠炎症状。此外,还可干扰体内钙、磷、铁和铜代谢,降低血清及组织中钙、磷、铁、铜水平,抑制组织中多种铜参与酶的活性,如血清铜蓝蛋白、组织中铜参与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赖氨酸氧化酶和参与体内黑色素合成的酪氨酸酶等。
锌与脂类代谢密切相关。国外报道,健康人每天摄入300mg锌或440mg硫酸锌,5~6周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流行病学资料也表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因此,高锌低铜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关,这是由于干扰了血脂代谢所致。
近年来,锌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锌缺乏与锌过量都可抑制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表明,健康人每人每天摄入锌300mg,6周后,机体白细胞趋向作用减弱,吞噬细胞功能下降,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脉冲数减少。此外,体外实验也证明高锌可抑制补体活性,尤其对补体c抑制作用最强。研究表明,血清及细胞膜上的脂蛋白对免疫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锌过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改变了血清及淋巴细胞脂蛋白的缘故。
锌是神经系统、智力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动物实验表明,脑中锌含量过高可诱发癫痫。给狗静脉注射锌4mg/kg体重后,脑脊液、海马回和小脑中锌浓度增高,并引起嗜睡、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等。
4.3锌过量的诊断与处理
(1)诊断:高锌的诊断可根据以下几点来考虑:①有高锌摄入的病史。②出现高锌的症状和体征。③实验室检查,血清锌、发锌和细胞锌含量升高,特别是尿锌大于15.3微摩/升有确诊价值。④停止摄入锌后症状好转或消失可做出回顾性诊断。
(2)处理:高锌时,除停止锌摄入外,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一依他酸)可用于清除体内过多的锌。另外,注意其他营养素如铜、铁的合理补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