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有杂音未必是病
来源:医药星期三 作者: 时间:2010-05-10 15:56:00
核心提示: 近年来,用灵敏的超声技术发现部分儿童由于瓣膜发育不完善。心脏收缩时,房室间可产生轻微返流而引起声音。它们虽称为杂音.但不伴有任何心脏血管的病变,医生常称之为“生理性杂音”。
生理性心脏杂音音
近年来,用灵敏的超声技术发现部分儿童由于瓣膜发育不完善。心脏收缩时,房室间可产生轻微返流而引起声音。它们虽称为杂音.但不伴有任何心脏血管的病变,医生常称之为“生理性杂音”。
生理性心脏杂音音调一般较低、柔和。儿童吃饭、睡觉、各种活动和发育都没有异常,将来也不会有影响。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健康儿童可有生理性杂音。儿童生理性杂音一般最早出现在乳儿期,3岁~7岁最多。随着年龄增长。器官功能渐趋成熟,心脏瓣膜功能完备,生理性杂音会自然消失。
儿童心脏杂音绝大部分是生理性杂音,也有少数是由疾病引起的。如发热、贫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儿童,因为缺氧、血液黏稠度减低等原因,血液流速加快,虽然心脏本身没有异常,也会产生心脏杂音,这种杂音称为“功能性杂音”。当原来的疾病治愈后。杂音也会随之消失。
病理性杂音则是由于心脏本身病变的表现之一。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等。心脏本身的病变及瓣膜开闭异常,血液在流动时产生异常湍流漩涡引起杂音。这类杂音粗糙、响亮传导范围较广,病变部位杂音最响。常常伴有气急、出汗多、心跳快等症状,体力不如同龄儿童。有些儿童还有嘴唇青紫.轻微活动、走路便想蹲下休息,或有关节酸痛等症状。
通过做心电图。左右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B型超声波、胸部x线透视等检查都能协助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有经验的儿科医师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来区分儿童心脏杂音的性质并不困难,所以,如果孩子心脏有杂音。可到医院诊治或咨询。生理性杂音不需任何处理,功能性和病理性杂音要及早治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