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设分馆柴旺就职 采防风神农进山
来源: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07-02-02 15:11:10
核心提示: “大王,所有药品,均妥善运至。各位先生已据所告性能,施用于临证,不少病人均得显效。老夫本拟在家与众先生暂聚几日,不料多维、求协二先生说有急事,必须老夫前来禀告。” “不知是何事体?” “多维、求协二先生说,今
“大王,所有药品,均妥善运至。各位先生已据所告性能,施用于临证,不少病人均得显效。老夫本拟在家
与众先生暂聚几日,不料多维、求协二先生说有急事,必须老夫前来禀告。”
“不知是何事体?”
“多维、求协二先生说,今年是丁亥年,按五运六气推演,为风木流行之年。故今年大风数起,入冬以来,
风冷更著。加之灾年衣食不丰,民众患风邪侵袭最多。不少人周身疼痛,关节肿胀,不能活动。太医馆中,治疗
此类疾病之药奇缺。多维先生说,他的家乡美岱村北,有一药称防风,可治此病。故而让老夫携数名药工,前来
告知大王。并请大王速派药工人等,进山挖采,以解民痛。”
炎帝听罢,看看柴旺道:“太乙先生所说多维,不知可曾相识?”
“启禀大王,多维先生,我方才子,敏而好学,知见卓越。未到太医馆前,实系敝园上宾常客。在下所知医
理,皆先生所教。”
“原来如此,太好了。听园主所言,医药皆通,何不随本王同赴太医馆,以展宏才?”
“大王,山野之民,难耐礼法。当初壬酋本拟推荐我与多维二人,同时前往,但小民与多维先生商量,为全
国民众治病固然重要,但边陲塞外,民众也多,故决定留我塞上,同样能起到为民治病之目的。”
“此理此见,确实卓然。当地民众,当然需要园主。本王想来,园主如不愿前往,可留居塞外,但必须任职
于太医馆。现在本王决定:在美岱地区设太医馆分馆,柴旺任分馆馆丞。一应俸禄、待遇,与多维、求协先生相
同。其分馆设建,由柴旺馆丞提案,自行组织。一切支出,与太医总馆整体领取。此后,凡南北方各产之药材,
可专设药工人员协调。北方药材,由分馆按时按季有计划采集,以供各地使用。如有急需,分馆与总馆,可互派
专员支援。”
“叩谢大王!既设分馆,小民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民建议:多维先生在美岱生有四子,且均深得多维
之传,学时也堪称佼佼。长于辨象,善长诊病;次子辨病,擅因病而设方;三子辨时,长于因时论治疾病;四子
虽少,名唤杂合,但能综合天、地、人诸情,用于诊治疾病,更多奇见。为此小民推荐,可在太医馆任职。”
“好!千军容易得,一将最难求。此等贤才,世所罕有。就依先生,立即聘请四才子入馆,助园主筹措,并请
即刻行动。”
“是!大王所虑,志向高远,能思及边民,实塞上之福。我等自当倾心尽力,不负大王重望。”
“关于防风一药,曾听多维言及。但不知性味、功效如何,现今能否采得?”
“防风者,味甘温,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痛,痹、烦满,久服轻
身,一名铜芸。此药为多年生草本,茎高二三尺。根圆而粗壮,色黄如铜。生于草原石烁之地,耐寒喜旱。此药
与温热药合用,则治风寒之疾;与清凉药同用,可治风热、风火之病。系祛风药中最佳之品,于春、秋时采集。
现在急需,虽在寒冬,但药力仍然相同。只是地冻天寒,采之不易而已。”
“只要药性不改,难采有何惧哉。本王明日即亲赴大青山,专采此药!”
“大王,万万不可。采药一事,在下立即组织专人,决不误事。”
“本王此行,专为采药前来。能收获良多,自是庆幸。更得众多英才,聚设分馆,本王由衷高兴。采药既
难,本王应亲作考察。另外,人多力量大,多一人必多一人收益,因此本王非去不可。”
“柴旺馆丞,老夫与大王共事多年,深知大王心意。进山采药,来前已准备。既已到此,无论任何人,任何
方法,都劝阻不住大王。依老夫之见,我等可陪同大王同去,岂不更好?”
“就依太乙先生所言,明日共同进山。”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