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22~23日,南阳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隆重举行。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医圣仲景南阳国际学术论坛同期开讲,来自全国的科学家、中医专家、作家、文化学者、企业家共聚医圣故里南阳,从多角度研讨了仲景医学、仲景医药文化对中华民族健康和文化的深远影响。今天本报四五版推出特刊,从文化与学术的角度展示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的丰富内容。
为何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张学文 国医大师 陕西中医学院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
2010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称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是对中医药学的一个全新评价,使我们对中医的理解跃升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
不是中华民族所有瑰宝都可担当“钥匙”的重任。中医是中华文明精华的浓缩,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其理论构建借助了传统文化的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天人合一说,二者的内在本质相通相连。不仅如此,中医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历史发展至今护佑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随着中医在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还发挥着服务于全世界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中医连接传统与现代,兼具文化价值与医疗实用价值,使中医具备了成为打开文明宝库钥匙的特征。
张仲景是执掌“钥匙”的成功者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伟人之一。当然,张仲景对我国医学发展的历史贡献远不仅一部著作。张仲景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张仲景认为,阴阳与气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学说,而是互通关系。他认为人体阴阳自和,身体才会健康。人在生病之后如果能够发汗、呕吐,达到阴阳自和,病就会痊愈。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是围绕气这一中心展开的。气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元论的核心。气既不代表空,也不代表有,既呈现出空的性质,也呈现出有的特点。当气的概念被引入到医学范畴后,被广泛运用于医学理论各层面和领域,成为传统医学理论的灵魂与核心。
通观《伤寒杂病论》始终贯穿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用阴阳的相对性和可分性阐释复杂多变的伤寒疫情,用五行学说“生克制化”理论辨识内科杂病。并以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为指导开创性地将祖国医学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独创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D4
加强我国中药专利保护
刘延淮 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草药市场总额已超过600亿美元。2011年,我国中药商品进出口额达30.5亿美元,与世界市场份额相比,还是非常小的。而且我国中药没有很多专利保护,在国际市场面临尴尬局面。如目前中药配方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免费大餐。
日本人以张仲景等210多个处方为基础,形成汉方制剂,在国际上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国中药仅占5%,其中大部分中药是以原料药材廉价出口,成药比例不足30%。中国人发明了青蒿素,没有申请专利就在外国发表论文,反被德国人申请了专利,使我国每年损失2~3亿美元。
我国大量中药古方验方被外国人注册专利。中药知识产权严重流失。据统计,已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抢先申请了专利。如果不加快实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我们将来会为吃自己祖宗留下的“药方”而向外国人交付专利使用费。
所以要迅速建立中医药保护和创新体系,提升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中医药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立专业化中医药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跟踪国内外传统药物研究动态,研究国外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升从业人员情报意识和利用水平。
医门之仲景与儒门之孔子
二月河 著名作家
我不懂医学,我只是一个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作家,但是我很崇拜张仲景。他是中医临床的鼻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为民众解除疾苦。 孔子教人如何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仲景教人如何强身健体,所以有医门之仲景与儒门之孔子并称之说法。
张仲景总结应用中药的理论规律和治病经验,是为了解除人民的疾苦。尤其是他本人为官,官至长沙太守,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一边治理常规事务工作,一边为百姓出诊看病,体现了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
孔子学说提倡仁义礼智信,讲求恻隐之心,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利于为社会对每个人的安全保障服务。张仲景和孔子都是以人为本,二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一致的。
南阳地处中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出了很多的杰出人物,如范蠡、张仲景、张衡、诸葛亮等。这都是南阳在战国至汉代那个历史时期政治、军事、文化发展和大繁荣的结果。
南阳有复杂多样的历史文化。其北边是黄河流域文化,南边是长江流域文化。南阳处于这两种文化流域地带之间,像哑铃中间的握杠地带,有着强大的文化杂交优势。正是因为南阳文化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才造就了很多伟大的、杰出的人物。
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一直居于主流地位;作为民族之根,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思想也不应被忽略。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加以发掘。”张仲景及其医学带给人民的健康不仅仅属于南阳,而应属于中国,应造福于全世界、全人类。D4
张仲景首倡“个体化诊疗”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个体化诊疗是近年来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随着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个体化诊疗的意义和科学内涵日益受到关注。现代治疗理念强调“个体化治疗”,就是为每个特定的病人“量身定做”一个符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治疗与个体化治疗在临床实施中一脉相承,中医学在诊治过程中不但注意人体的共性特征,而且将其重点放在对个性特征的辨析。中医“对证下药”,即实行个体化治疗,可见,张仲景是“个体化诊疗”理论的鼻祖。
《伤寒论》被后世称为“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其所创制的113首经方被誉为“众方之祖”。之所以有此殊荣,是因为其组方之法度严明,结构规范,用药精当,疗效可靠,既体现了传统的经典配伍理论,又展示出个体化诊疗的药物组合法则;不仅为经方学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为个体化诊疗医方组合的不断发展提示了思路和方法。
从《伤寒论》之组方遣药特点不难看出,仲景既是基于这一诊疗方法施治于人,又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四诊合参为指导审证求因。仲景以整体观为指导的辨证施治的组方用药特点,体现了《内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诊疗特点:仲景辨证组方的个体化诊疗特点是以个体为核心,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张仲景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创立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个体化诊疗”的先河。
总之,仲景创立的宏观辨证论治体系,完全是以个别病人的整体表现为中心的个体化医学的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是个体化诊疗的最早典范。D4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