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
来源:中医药文化 作者: 时间:2013-09-23 14:32:00
核心提示: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此即五行生克之理也。、古贤治病,若文挚之怒齐王,华元化之怒郡守,皆宗此旨。
戴人、丹溪洽案尤多,然亦有不拘克制之说者,如《邵氏闻见录》 云:州监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此即五行生克之理也。、古贤治病,若文挚之怒齐王,华元化之怒郡守,皆宗此旨。
戴人、丹溪洽案尤多,然亦有不拘克制之说者,如《邵氏闻见录》 云:州监军病悲思,郝允告其子日:法当得悸即愈。时通守李宋卿御史严甚,监军向所惮也,允与子请于宋卿,一造问,责其过失,监军惶怖出,疾乃已,此恐胜忧。
《 簪云楼杂记》云:鹿邑李大谏,世为农家,获售于乡,父以喜故,失声大笑,及举进士,其笑弥甚,历十年,擢谏垣,遂成痼疾,宵旦不休,太医院某,令家人给其父日:大谏已殁。其父恸绝几殒,如是者十日,病渐瘳,佯为邮语日:大谏治以赵大夫,绝而复苏。其父因悲而笑症永不作,此悲胜喜也。盖医者,意也,苟得其意,不必泥其法,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冷庐医话》卷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