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营卫调和,腠理致密
《内经》还提出阴阳营卫,随和相调,清浊不相干扰,则气顺而平。营卫之气调和,则卫外功能健全,肌肉坚实,皮肤柔润,腠理致密,不受外邪侵害。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营卫气行》:“四时者,春夏秋冬,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而治。”杨上善注:“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内处相顺。故日相随,非相随行,相随和也。”
《灵枢•本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
5.津液调和,血脉和满
津液由气味和调而生成,布于全身,在三焦之津管液道中流通。营气和调,津液和调,津液与营气成为血液之基质,赤化而生成血液,并在络脉中流通。
《灵枢•痈疽》:“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6.六脉调和,诸病不生
古人切脉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些要求现代除非科研需要,在住院病人中才能做到。在门诊上与体检时要求静坐半小时以上,未喝酒,未喝咖啡,未吃药,未激动就可以了。医生三指按切对方双侧寸关尺之六脉,一个正常人应为六脉调和,六脉之气血调和者,诸病不生。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五)五脏端正,和利难伤的观点
1.五脏端正,功能平和利索
心肺肝脾肾五脏位置端正,则平和利索,功能健全,难以伤害而患病,位置不正偏倾,则五脏能患各种疾病,并且为人的心术不正,易起邪念之心。《内经》说的是五脏主神,神不正偏倾,故易起邪念之心。
古人怎么会知道五脏位置不正,是解剖还是推测?《内经》是有解剖记载的,但本篇章中没有讲明。笔者理解,其一古人是从症状中分析而来的;其二是五脏藏神,神位置不端正,则行为和症状都会有所表现而发生偏倾的。
《灵枢•本藏》:“五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