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脉气血营卫津液需要调和的观点
1.阴阳调和,经脉流通
经有经气,脉有脉气,阴阳调和,血气在经脉中流通顺畅滑利,则筋骨劲强,关节清利,风寒湿三邪不易入侵而不患风湿之证。“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灵枢•通天》)。
《灵枢•行针》:“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按:淖音闹,泥沼;淖又同绰,水流柔和的意思。这里的意思为血气如水泽柔和滑利。
《灵枢•本藏》:“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
《灵枢•终始》:“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
《灵枢•终始》:“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2.气血调和、血脉流通
中医称血脉,西医称血管,都是说血液流通的管道。血液流通由气来推动。气血在血脉之内日夜不停的循行流通,如环无端,称血液循环。《内经》并提出气血流通调和,才能面润貌美,健康长寿;气血不和,如有凝涩,则百病乃变化而生,因此,必须温之以使气血调和。
《素问•至真要大论》:“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灵枢•通天》:“阴阳平和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灵枢•经脉》:“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素问•调经论篇》:“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也。”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和则美色。”“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
3.血脉和利,精神良好
血脉调和,气血通畅流利,则五藏坚固,精神安居安定,平和良好,全身功能正常运转。
《灵枢•平人绝谷》:“故气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灵枢•天年》:“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其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府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