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历经千年的药王庙 药王庙与孙思邈

  • 来源:网络来源 作者: 时间:2012-12-12 14:04:00
  • 核心提示:药王庙历史攸久,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泯灭,几经兴衰,几易迁址,几经易名。臻至今朝,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修建,但宋元遗风不减。据说,它的兴建主要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同时经历过历代风霜仍然不倒!药王

    药王庙历史攸久,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泯灭,几经兴衰,几易迁址,几经易名。臻至今朝,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修建,但宋元遗风不减。据说,它的兴建主要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同时经历过历代风霜仍然不倒!

    药王庙简介

    焦作市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北,焦作云台大道南侧。九五年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2000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名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景区。

    药王庙,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现庙宇附近建有嵬王庙,供奉着周朝的嵬灵公和秦代四川郡守李冰的儿子二郎神。庙宇为小四合院,后失于战乱,南北朝时有其遗址,时属武陟县辖。据宋代《修武县志》载:隋文帝年间,在其遗址上建有天仙庙,也为小四合院。分为正殿、东西配殿,供奉天仙、地仙、水仙三位圣母元君。

    药王庙与孙思邈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孙思邈在天仙庙后结草为芦,挖井取水,种植千头柏,炮制草药,往返于大行、王屋山之间。按照自己施药救人积累的宝贵医疗实践,研究搜集了先唐以来的医药典集和众多的民间药方,为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籍完成了初稿,为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药王庙《昭惠王灵感记》唐碑刻记载:孙思邈自三十二岁始,长期居住天仙庙(今药王庙),先后长达二十六年,居住最长时间为八年,也有三五年和一年半载的反复居住。

    唐代昭惠王李建臣,常往返于太原至封址楚国之境,经常路过此庙,昭惠王就把天仙庙作为行宫,经常和孙思邈攀谈与交往,感情深厚。并且在孙思邈隐居之后,昭惠王怀着对孙思邈的思念和仰慕之情,就把天仙庙作为正式行宫,以孙思邈草芦为中心实施扩建。扩修了庙宇,加固了药王井,把孙思邈试种的药草园扩建为行宫花园(现药王庙所在村李贵作村就是以昭惠王行宫的书童李贵所作的很多书画作品的签名而定的李贵作)。

    由于孙思邈在朝野的影响和他为皇室诊病的功绩,唐贞观年间,朝廷还在庙内立下了象征国泰民安的“地天泰”碑,以示对孙思邈的崇敬和对时政安稳的见证(此碑现存在药王庙内,碑的正面上方有一个方孔,下边有一个圆孔,中间有一尊神像,上、左、右三边有牡丹、荷花图案,有关专家根据此碑的花纹、线条、图案考证,确属唐代。碑上的图案含义既代表了天、地、人三才,又代表了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天下太平,万民乐业的象征)。

    孙思邈的“药王”也是在天仙庙被昭惠王戏封,后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由于昭惠王的影响,数百年的天仙庙易名为“昭惠王行宫”。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