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来源:中华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0-12-07 09:22:00
  • 核心提示:  历史底蕴深厚 综合实力突出

      湖北省中医院位于美丽的江城武汉,具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58年成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65年被卫生部定为全国九大中医研究基地之一。199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首批&
      历史底蕴深厚 综合实力突出

      湖北省中医院位于美丽的江城武汉,具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58年成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65年被卫生部定为全国九大中医研究基地之一。199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首批“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0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与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组建为新的湖北省中医院,医院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该院一院三址,拥有花园山院区、光谷院区、凤凰门诊部,形成了一个集团级别的中医医疗机构。凤凰门诊部紧邻武昌中山路,四通八达,是极为便利的中医药综合门诊机构,其康复医疗部,更是独树一帜的中医药“治未病”养生园地;花园山院区中医药名家荟萃,中西医双栖人才济济,其集深厚传统底蕴与现代实验科学于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体系的创建,赢得了牢固的医疗市场;光谷院区地处东湖高新开发区腹地——光谷中心区域,医疗市场需要大,发展前景广阔。

      业务科室健全,协调运作;重点专科突出,领衔发展。该院设有内、外、妇、儿等临床一级科室23个、特色专科76个。拥有国家局级重点专科4个,分别为肝病科、肾病科、脑病科及针灸科。有省级重点专科8个,分别为骨伤科、心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推拿康复科、妇产科、肿瘤科、泌尿外科,其中国家重点专科——中医肝病专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中医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居全国前列。该院教学实力强,高层次人才汇聚,现设有7个博士点和8个硕士点。拥有国家级中医师承工作导师20名,湖北省知名中医11名,在全国同级中医院中名列前茅。该院既承担医疗又承担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达31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者3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者76人。作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为提升临床师资的学术水平,该院先后两次聘请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来院讲授中医“四大经典”,对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四大经典选拔考试中,有14名中青年骨干医师入选,数量居全国之首。该院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4个重点专科同时也是同级别重点学科,此外,还拥有湖北省重点学科6个,分别是中医内、外、妇、儿、五官、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其学术水平,居全国前列。

      提升中医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科研投入,建立一系列奖励与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医院科研能力。每年拿出业务收入的0.5%作为医院科研启动资金,设立了“中青年学术基金”,资助医院中青年开展科研。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实验室(二级)14个;建立了中医肝病重点研究室。医院先后投入近百万元,对科研实验室进行维修改造。围绕中医药制剂能力建设,该院定期开展质量检测和临床安全评估,不断完善制备工艺,严格质控标准。

      中医药研发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医院争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1项,组织科研成果鉴定54项。其中,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领先水平32项,国内先进水平2项,承担130余项中药新药Ⅱ、Ⅲ期临床研究。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泛交流,在学术上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大影响。按照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有关要求,目前,医院已有4个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开发前景的制剂进行课题申报。

      建设临床基地 促进跨越发展

      2008年1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该院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基地选址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占地133亩,地处武汉市东大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日前该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大楼开工兴建。大楼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1层,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地下1层,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规划开放床位数650张,三年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院长赵映前介绍,该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为研究重点,建立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新药研发平台;培育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和2个重点研究室,把基地建设成为集科研、教学和医疗为一体的国家级中医药防治肝病研究中心。院党委书记邓小川称,通过基地建设,医院将以一流的中医研究人才、科研条件、特色专科,跻身国内中医名院。

      肝病诊疗特色鲜明,基础雄厚。从1984年开始,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先后承担了国家四个“五年计划”的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的科技攻关,深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规律,在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1993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肝病科为全国首家“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1999年12月通过验收,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目前,肝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十一五”重点专科、中医肝胆病学重点学科、慢性肝病肝肾论治重点研究室、细胞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建设单位。该院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将依托肝病科,以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作为重点研究病种,以中医肝病传统理论与临床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坚持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力争重点病种的诊疗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最终将研究结果经过信息化平台向社会推广,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研协作整合资源,机制灵活。该院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选择多家医院,进行不同层次的科研协作。其中紧密协作单位5家,广泛协作单位10家,省内协作单位6家。整合该院和协作单位的资源,结合该院临床研究基础和优势,建立高水准、开放的临床研究平台和临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实现对名中医临床经验的高效学习和创新提高。同时,围绕重点病种研究开展多层次、高水平的人员培养。加大投入,培养以中医肝病为主、承担重大中医药研究项目的科研领军人物和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打造一支国内一流,研究方向稳定、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以中青年为主、专业涵盖全面的临床科研队伍。配备足够的专职研究人员,落实科研人员编制,保证重点病种有一支稳定、长期的研究队伍。培养一批有扎实中医理论功底、丰富临床实践经验、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在重点研究病种领域深受人民群众信赖的名中医。

      致力平台建设,完善保障机制。该院基地建设将通过3年努力达到以下目标:为重点病种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研究建立一个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的临床科研平台;以重点病种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为试点,建立一个由数据采集系统、临床科研数据中心、分析评估系统等部分组成的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两个重点病种的研究制定统一的新药开发计划,形成一个具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新药研发平台;培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2个和重点研究室2个。为确保平台建设投入,该院从多种途径为科研事业争取资金,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除课题本身的专项资金外,医院每年将业务收入的0.5%,科技合作、技术转让等纯收入的7%及企业社团或个人捐助资金投入科研基金,以保证资金的来源。同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制定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业务建设奖励办法,包括对肝病病种研究团队的奖金实行保底政策,对研究型病房科研人员按照工作进度进行单独奖励等。(贺军 徐爱云)

      重点专科 特色鲜明

      肝病专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肝病特色突出

      作为“国家中医肝病(专病)医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脏象肝病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临床肝病基地”建设单位,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肝病独具特色,医疗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科室开展的特色医疗包括中药灌肠、敷脐、药浴疗法、针灸疗法等。近年来又引入了结肠透析仪、人工肝治疗仪、腹水超滤治疗仪等。学科拥有传统制剂15种。专科在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病、血吸虫病、艾滋病、感染性腹泻等感染病治疗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长期坚持科研、临床、教学三者齐驱并进,既取中、西医之长,又突出中医特色,探索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防治之路。

      中医脑病专科

      (神经内科)

      国内首个中医急症研究所

      在全国成立了第一个中医急症研究所,成为在中南六省居领先地位的具有专科专病特色的临床、教学、科研基地。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运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诊治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学术及科研成果先后四次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在单病种方面着重研究中风、偏头痛、痴呆、帕金森病等,形成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        

      肾病重点学科

      中医药治肾病疗效显著

      该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国家重点专科,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中医药肾病专业教学基地,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常见病、疑难病及急危重症;开展冬病夏治、特色膏方、中药外治等中医特色治疗,研制开发排石冲剂、肾安颗粒、肾康冲剂、护肾方等特色制剂,临床疗效显著,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肾病科采用中医为主治疗慢性肾炎、IgA肾病、尿路感染、肾结石、早中期慢性肾衰等肾脏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等疑难病及急危重症。开展肾活检、结肠透析、中药灌肠、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肾病冬治等诊断项目和特色疗法。开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血液净化技术;研制的排石冲剂、泌康片、护肾方、肾安颗粒、肾康Ⅳ号、肾康冲剂等中成药投入临床并取得明显疗效;中药配合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维持性透析病人,在降低透析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

      针灸科

      入选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

      该科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湖北省中医脑病针灸医疗中心单位。采用中医传统疗法,传承回归自然、绿色健康的原则,开展针灸、拔罐、针氧疗法、刮痧、中药外洗、中药外敷、脐疗、埋线、放血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疾病疗效显著。运用针灸配合食疗对肥胖病、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降脂减肥,同时对更年期综合征、亚健康状态进行全身调整均取得了可喜成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