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药与文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精于医者多精于文,精于文者亦精于医。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用中药名赋诗、填词、撰联、制谜,创造出了别具趣味的文学作品。
药名诗北宋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出使金,被金人无理扣押,历时15年才被放归。他在被扣留期间,坚贞不屈,并写下了许多爱国思乡的诗篇。其中《集药名次韵》颇为有趣:“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巧妙地将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没药、白头翁等六味中药名嵌入诗中,流露出深沉真挚的思乡念母之情。明代文学家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也有一首嵌药名描写唐僧师徒赴西天取经的《西游诗》:“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伏苓,防已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诗里嵌入益智仁、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已、竹沥、茴香等9味中药。药名联.我国的中医药名目繁多,以药名入联,不仅可以增添知识,而且往往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有一副对联为:“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其中“稚子”即杞子,“打马”即藩打马。此联把药名嵌入其中,不仅平仄相宜,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而且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犹如一幅呼之欲出的画卷。另有一副对联:“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把四味中药信手拈来,构成两幅画面。“神州到处有亲人,无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这是北京某家药店的楹联。联中的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至妙至巧,耐人寻味。“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作者选用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淮山、牵牛、国老(甘草)、使君子、千年健等10种中药名,用迎、送二字巧妙联结起来,颇为得体。
更有一副奇妙绝伦、情趣盎然的药名联是:“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甘草);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苑若云母天仙”。
药名词 把中医药名隐于句中的词体叫药名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除了填写“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词作外,也曾点缀些闲情雅致,把中药名嵌入词中.寻求片刻的怡乐与慰藉。他有首《满庭芳》词:“静夜思,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短短97个字,竟嵌入了25味中药(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宿沙、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作品给古老的药品以生气,抒发了一个处于深闺的贵族妇女在夜深人静时,思念远离家乡、驰骋战场久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感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