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木——春到人间草木知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时间:2009-04-29 15:29:00
  • 核心提示:  “木”字的字型,从古至今没有大的变化,都是像一棵树的样子。中间是树干,上面是树杈,下面是树根。甲骨文的笔画质感较为坚硬,像是一棵杨树,金文的笔画就柔和一些了,像是一棵柏树,楷书把它的两个树杈放平,树根抬高

      “木”字的字型,从古至今没有大的变化,都是像一棵树的样子。中间是树干,上面是树杈,下面是树根。甲骨文的笔画质感较为坚硬,像是一棵杨树,金文的笔画就柔和一些了,像是一棵柏树,楷书把它的两个树杈放平,树根抬高,看着就像是一个木桩子了。

      从自然形态来看,树枝的生长都是尽量地求舒展,这其实是有生物学的原理在里面的:舒展的枝条可以尽量不让树叶互相重叠,从而保证阳光能够照射到每一片树叶,这样就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古人用两个字来概括木的这种特性——“条达”。 树木的生长一旦受到限制,看上去就会不自然,这时需要去除束缚让它恢复自然。而人的情绪如果受到影响,就会表现出压抑的样子来,需要通过疏泄肝气的方法来让他的情绪重新舒畅,古人觉得这两者之间很类似,所以认为人体中的肝脏在五行属性上归属于木,而疏泄肝气的治法也被形象地表述为“木郁者达之”。

      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曾经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一个“绿”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风吹拂,万物复苏的景象。多么美妙的联想啊,刚经历过严冬的树木,被春风一吹就又绿了,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所以古人认为树木的生命是风给的。《黄帝内经》总结道:“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这样就把所有跟“木”有关的事物都联系到一起去了。

      树木同中医中药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树根、树枝、树皮、树叶甚至树上渗出的树脂都能够作为药材。当然,树的种类不同其疗效也就不同。比如说肉桂树的嫩枝——桂枝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的作用,桑树的嫩枝——桑枝有祛风通络的作用;刺桐的干燥树皮——海桐皮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白蜡树的茎皮——秦皮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侧柏叶能凉血止血,枇杷叶能化痰止咳……但也有一些树木药用部位的功效相同或相似,比如沉香和降香分别取的是沉香和降香檀的木材,它们就都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乳香和没药分别采的是乳香树和没药树的树脂,它们就都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有不少中药的名字当中就带个“木”字。比如“木香”,能够行气、调中、止痛;“木通”可以利水、泄热、通淋。还有一些药材直接以“木”为名称,比如“苏木”取的是心材,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平地木”用的是全株,可以止咳祛痰,利水渗湿,活血祛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