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中医警句,医者牢记

  • 来源: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04-25 15:05:00
  • 核心提示: 中医的名言、格言和谚语,或彰于典籍文献内,或流传于医生口头中,数量众多。是中医学的一份宝费遗产。其中许多关于治法的警句,如同箴言和座右铭,含义深刻,语言形象生动,读之发人深省,令人难以遗忘。它起到了规劝警戒的

            中医的名言、格言和谚语,或彰于典籍文献内,或流传于医生口头中,数量众多。是中医学的一份宝费遗产。其中许多关于治法的警句,如同箴言和座右铭,含义深刻,语言形象生动,读之发人深省,令人难以遗忘。它起到了规劝警戒的作用,使人闻之足戒,受益匪浅。

            这些警句,许多是历代著名医学家的创造,如:“桂枝下咽。阳盛乃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这是张仲景的一句话,虽是讲桂枝汤、承气汤误用致毙的,但却被历史医家引为要严格遵从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警句。有一医学谚语云:“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这里用大黄和人参作比较,鲜明犀利无比,使人难于忘怀。对于滥用补药的庸医,也是一付最好的清醒剂。

            李中梓《医宗必读》有一震语遭:“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遗精不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讲的是,不可以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处置方法用药,更不可以“见有是病,既用是药”的汤头,草率行事。行医人。用药治病,事关性命。“读书无眼.病人无命。”这是喻嘉言戒劝人们在阅读医书时,要抱严肃认真的态度,否则会造成病人无命的后果,可谓简短有力。

            医学警句是一些饱含动人肝胆肺腑的话语,显示了语言的力量,所以能流传不衰,更重要的是它是正反面经验的总结,是许多人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其价值含金最高。故值得珍视。因此,学医者,不妨抄录之,贴于易见之处,使自己慎思之,力行之,警戒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