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谈诗说药

  • 来源:《家庭中医药》 作者:奋之 时间:2008-11-28 10:42:16
  • 核心提示: 古诗中谈药的作品时有所见,作为药文化的一个内容,值得我们品味。 古诗中的药主要有两个概念,一是指草药之类,一是指道家方士认为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 关于丹药,诗中多有记载。《古诗十九首&#8
           古诗中谈药的作品时有所见,作为药文化的一个内容,值得我们品味。
           古诗中的药主要有两个概念,一是指草药之类,一是指道家方士认为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
           关于丹药,诗中多有记载。《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李白《游泰山》诗:“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他曾服食过这种丹药,而且损害了健康。
            古诗中还说到“行药”,这是指服食药石后慢慢散步,让药在体内宣泄。在晋代及南北朝,人们喜欢服一种称为“五石散”的丹药,服后常要“行药”,这种风气一直流传到唐、宋。如元稹诗“行药步墙阴”,陆龟蒙诗“偶因行药到村前”,陆游诗“村西行药到村东”。
            中药中很多是草木花卉之属,极大多数花卉都可入药,所以说药是花、花是药。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王建诗《人家看花》中就写到“恨无闲地栽仙药,长傍人家看好花”。这些诗均证明花药一体。司空曙《药园》诗:“春园芳已遍,绿蔓杂红英。独有深山客,时来辨药名。”药园美景可当花园来观赏。明代王士稹在《香祖笔记》中说:“药花入诗最新,如人参、枳壳,皆见唐人诗,连翘见杨太宰《梦山》诗。”他自己也写过白及花的诗句。他的门生汪于鼎有《咏一品妃》诗:“敢以三春草,蒙称一品妃。植根缘湛露。发艳借恩辉。幸自生同蒂,羞将影独违。未须劳远寄,念此亦当归。”当归花曾入皇家药苑,被赐名“一品妃”,可见此药之重要。
           种药、采药、赠药,在古诗中都有反映。
           夏侯子婴《药圃》诗:“绿叶红英遍,仙经自讨论。偶移岩畔菊,锄断白云根。”高山种药,白云为伴,诗人把种药者形象与美景写得令人神往。
           采药诗最著名的应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山高云深有好药,然艰险也自不待言。几番问答浓缩在20字中,有诗人心情的起伏,有景色的衬托,有无穷的回味。
           赠药诗在唐诗中常见,如刘禹锡的《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句斐然仰谢》,段成式的《寄周繇求人参》。周繇的《以人参遗段成式》。段在诗中说:“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周诗说:“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写出人参的形状特征和珍贵。苏轼有首《送门冬饮》:“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诗是写给书画大家米芾的。因为苏轼听说米芾发热,便送麦门冬汤剂给他。此药有止烦热、消渴、开胃、定肺气等功效。北窗风凉可贵,闲眠难得,希望米芾以此祛热。同时说出麦门冬的药用,又说明是亲自煎制,可谓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南通实业家、近代诗人张謇在诗作中也有几处写到药。与以往诗人不同的是,他不是一般地吟药,而是把种树栽药作为经营美丽五山(南通的五座山)、美化城市、造福乡祉的实践。如《移种枸杞》:“嘹江石枸名天下,欲得凉州万里遥。海上苫弥原不乏,明年待撷满山苗。”《携儿采药图》云:“郁郁南山盛药苗,新求异产补山椒。正嫌蓟子人间少,时被村樵论担挑。明年我欲广栽兰,度地青岑与翠峦。君倘采时须子细,莫随凡药等闲看。”诗中颇有言外之意。枸杞、花椒、蓟、兰皆为药,有些名药还不惜从远处引进。当时五山之药已有一定规模,“满山灵药似天台”(《刘亭后诗》),张謇的愿望是“便期肩一钁,种药与锄云”(《黄泥山》)。劳作之美、种药之美,被他写得诗意盎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