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如何才能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推动中医事业的继承与繁荣.我认为仍有许多带有战略性的根本问题需要探讨。
文化是统驭于术的.谈中医文化.首先就得明确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之间的关系。中医是中华大文化的一个子部分。哲学思想、人文背景、科技背景乃至词汇文字皆充满着中国文化元素。你不掌握这些,将如何去学呢?文是根基医是楼,试问.有人告诉你某仓库有宝,可是你偏偏没有钥匙怎么进去取宝呢?又如派你出国考察.你却不懂该国语言、国情和风土民情又无翻译,你能有考察结果吗?王冰说:“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道理就这样简单.可是我们中医教学安排、课程设置至今仍未认清文化背景与中医之间的重要关系,培养大纲中仍没有文化的具体定位和举措.仍未把适海之“舟”和登山之“径”当回事.仅靠报纸杂志和所谓主体教学以外的补充和“边角料”去振兴中华文化和中医文化,我看是丢西瓜捡芝麻.难成气候。借此我也呼吁有关方面能认真研究一下中医的学科特点.悟出中医这两个字的真正内涵,找出符合中医学科特点的培养中医学子的成材方略,否则无异于盲人瞎马.中医事业将会被一误再误.前景堪忧。
“治病必求其本”.当前。最为可喜的是中国已兴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热,前不久党的十七大和刚刚结束的两会叉为我们吹来了复兴传统文化的强劲东风。机遇难得,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尊重规律,真抓实干的态度.抓住历史机遇.从上而下,尽早制定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医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方略。如此奋战数年,方可扭转中华文化的百年颓势。迎来中华文化和中医全面繁荣的春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