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追忆大师 > 正文
  • 教书育人 誉满世界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5-23 08:12:18
  • 核心提示:程老带教外国留学生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程莘农先生,他是我的老师,就像父亲一样……。”这是2007年10月30号中国俄罗斯年,在莫斯科举行

    85321432258193930.jpg

    程老带教外国留学生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程莘农先生,他是我的老师,就像父亲一样……。”这是2007年10月30号中国俄罗斯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一场报告会上,俄罗斯卡强先生报告的开场语。

        程莘农院士是新中国针灸对外教育及传播的开拓者。他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期进修班,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针灸学科教研组组长、教师。1956年间,朝鲜的金光一等来我国学习针灸,并对经典著作《难经》很感兴趣,程老的第一次对外教学便以《难经》开始了。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程莘农教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与金光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上世纪70年代,伴随着针灸国际传播的第3次热潮,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1974年,中国政府在北京开办了“外国医生针灸学习班”(1983年更名为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从此,“国际班”成了程老最为挂念,也是嘴边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在我们跟随程老的日子里,我们深深地能感受到程老把“国际班”当作了自己的家,对“国际班”的感情是他对针灸情感的延伸,而且延伸的很长很久,延伸到每一位学员。作为“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终身名誉主任,程老对中心的发展,从校舍、编制、教材、大纲、考试等无不倾注了他大量心血。凡是到中心来学习的人,程老都善待有佳,都会自己花钱买纸墨,写一幅“针灸传扬”,送给他们,这是一个很小的动作,但是,它持续了30多年,他的愿望,随同这四个娟秀的大字飘到了世界上的106个国家,它已经成为“国际班”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所深含的是一种使命,是对针灸事业的一种情结。

        《中国针灸学》是程老主编的一部名著,它不仅是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经典教材,它还被重印几十次,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不少国家针灸教学和针灸考试的蓝本,30多年来一直是针灸普及对外教育的经典著作。《中国针灸学》让程老在世界针灸舞台享有了崇高的荣誉。他曾被聘为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许多国家针灸学会或学校的名誉会长和校长。程老的足迹遍布美国、法国、英国等数十个国家。

        程老对事业的执着深深地在影响着后辈的学子们。程老每天6点就到诊室,这种勤奋成了我们最好的榜样。还记得作研究生刚入学时,程老说:“研究生了,主要靠自己,你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兴趣,来做研究,时间要抓紧。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这句看似平淡的开堂语流露着程老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我们能毫无顾忌地与程老讨论自己想要做的课题,都是在他开明的育人思想鼓励下才发挥了淋漓尽致。务实是程老教学育人的另一信条,特别是在临床上,程老经常告诫我们:理论和手法要特别注意,不能搞玄学。他在临床中提倡的“以证为凭、以精为准、以适为度、以效为信”以及“程氏三才法”,凸显了他的学术理念,让我们能学以致用。凡是在临床上跟过程老的学生,都忘不了程老让你卷起袖子,在外关穴上做“三才法”针法和“得气”体验的场景。

        程老一生为新中国,为世界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针灸人才,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如今活跃在针灸领域的许多行业精英大都曾是程老的学生,都曾沐浴过他的学养,今天,我们缅怀他的恩情,再一次感受了他那亘古不变学术信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