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追忆大师 > 正文
  • 无尽的追思—纪念金寿山教授仙逝30周年

  • 来源:中医药文化 作者:李其忠 时间:2013-08-08 08:31:00
  • 核心提示: 三十余年前,本人作为留校青年教师,在金寿山教授负责的“大中基”教研室任教,有幸受到金老耳提面命的教诲。我于医学刊物发表的第一篇专业论文《关于热病的学习札记》,即是由金老命题并修改完成的。20世纪80

        三十余年前,本人作为留校青年教师,在金寿山教授负责的“大中基”教研室任教,有幸受到金老耳提面命的教诲。我于医学刊物发表的第一篇专业论文《关于热病的学习札记》,即是由金老命题并修改完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本人根据上海市首届中医研究班的讲课录音,并参考其研究生的听课笔记,整理出版金老有关温病学方面的学术经验——《温病释要》。金老讲授温病学广征博采,脉络分明,上溯 《内经》《伤寒》,下贯明清各家,间参个人心得,既内容丰富,又切以实用。是书发行后不久即告售罄。长期以来,海内外不少中医界人士不断问及并素要金老在温病学方面的学术资料。2009年本人借人民卫生出版社策划出版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之际,摆脱琐事,潜心陈稿,详校细勘,次年得以出版《 金寿山温病学讲稿》一书。

        金老是我最敬重的老一辈中医学家,在深切追念金老逝世30周年之际,其晚年衣着旧衫的魁梧身影时浮眼前,其深沉从容而带浓郁绍兴乡韵的话语常萦耳旁,而其中医经典教学与临证方面卓越的学术成就,更令我尤为敬佩,尤为感慨。

        一、学术造诣,由博返约,足显功力

        金老讲授温病,渊源有自,纵横淋漓。厘脉疏络,茹古涵今。诠释概念,演绎内涵,足见功力,并着力凸显其临床指导意义。如此由博返约,令人听读之余,大可启迪思路,拓展眼界。如金老介绍“温病学发展概况”,以《素问•热论》--《伤寒论》-- 《温热论》(“三论”)为主线,源流分明,一以贯之,由此而详析叶天士《温热论》的学术价值在于“四性”:继承性、创造性、总结性、灵活性。学如积薪,后来居上,理固如此,足令叹服。金老就“温病学中的三大争论”所阐发的观点,上下求溯,融会贯通,既入木三分,直抒己见,又联系临床,切合实用,让人耳目一新,慨叹无人企及。他如温病辨治识微、温病原著阐释等内容,均博约有度,酣畅自如,并不时插入临床实例,以证古不欺人。

        二、不拘门户,众长并蓄,铸成大家

        金老研究 《金匮要略》十分精细,力主四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脉与辨因相结合,通治方与专治方相结合,博采众方与平脉辨证相结合”。金老研究《 伤寒论》 更显周密,对其辨证论治、知常达变、方证相合等均作出详尽评析。探索金元诸家各取其长,如对易水学派以养胃气为本的见解十分推崇,对李东垣升阳、补气、泻火合用治脾胃不足之证的方法格外赞许。对明清温病学派更是情有独钟,尤其对叶桂学术思想探讨最深,著有《温热论新编》。其对《临证指南医案》的研究长达三十年之久,直至晚年,还孜孜不倦地撰写“叶案初探”“叶案再探”等论文。金老极力主张中医业内人士须认真研读古今医案,曾发表《论学习医案的重要性》指出:学习前人的医案,不但可以加深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解,启发辨证论治的思路,提高辨证论治水平,还能学习历代医家的独特经验,发掘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方药。

        金老对《内经》更是推崇备至,撰有“论黄帝内经”之长文,并唯恐不及而叹日:“假我数年,七十以学《内经》,可以无恨矣。”金老晚年陆续发表的《续广笔记》,即是明证。
        金老素来无门户之见,寒温并蓄,博采众长,遂成一代大家。

        三、结合临床,熟读经典,方能成器

        中医经典、中医理论源于临床,源于实践,经典与临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原本即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早在“文革”前,金老就鼓励学生:“中医要靠临床,多看病,才会有更多体会。切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病例相结合,认真对待每一病例,每一病种,不断总结疗效。疗效是中医学的生命力所在。”金老讲授温病,评析各家之说,多以能否切以实用、切合临床为依据。如金老讲授温病时,结合白血病继发感染的诊治经验,讲解“气血两燔”的病机要点;联系小脑出血症诊治实例,讲解“清络育阴”法的具体运用;依据无汗症的治疗经验,讲解清燥救肺汤的运用宜忌;通过三仁汤、三石汤治疗杂病卓有疗效的临床体验,讲解温病时方的运用扩展。对于少数伤寒学家认为“阳明为成温之薮”“从来神昏因胃热”,温病不必重开炉灶的偏见,对于个别温病学家认为“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的说法,金老均以临床运用、临床疗效、临床意义为依据予以评叙。

        谨以此文深表对金老逝世30周年的追思。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