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医者,生前治救了很多的急诊病人;在抢救病人回家的路上,他遭遇车祸躺在病床上,他的手机还接到同事请他去抢救自己的电话;他是乐于助人的医师,默默地资助病人,自己却欠下许多债务。2013年2月7日晚上11时,他走了,离开了他热爱的医院和同事,离开了他牵挂的病人。
同事们难以相信,那个脸上总是挂着平和笑容的他,竟然会与大家匆匆永别;病人们难以相信,那个说话总是那么体贴、从不嫌麻烦的他,竟不能再相见;亲人更难以相信,那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竟然会与他们阴阳相隔。
连日来,在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太平间,1000余名医务工作者、住院病人含着热泪为46岁的急诊科主治医师米久槐送行,众多网友则在“网上纪念馆”为他祭奠。
事故回放
“米医师,你这次为什么没能接听急诊电话?”
“米久槐医师在抢救病人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后躺在病床上,我们还在不停地拨打他的手机号码叫他去抢救病人。”昨日,在浏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值班的医师和护士们,一提起米久槐,都泣不成声。
2月7日晚上11时,天空下着雨,距离浏阳市中医医院门口100米的北正中路上,突然传来“嘭”的一声巨响。
“当时我在烈士公园大门口的马路上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满是鲜血,自行车横倒在路中间,自行车前车轮与车体已经完全分离。”在医院附近经营水果生意的彭秋莲立刻从店铺内跑出来,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病人很快被送到了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快打米久槐电话,请他赶紧来医院抢救病人。”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娄振华向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说道。接到抢救病人的通知后,急诊科副主任陈迎也在不停地拨打米久槐的电话,可是,任凭怎样呼叫,米久槐的手机始终无人接听。
此时,躺在病床上车祸病人的手机却响个不停。“这不是陈迎的电话吗?”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从病人的口袋里拿出了手机,而手机上面显示的都是陈迎的电话号码。
“陈迎,是不是你刚刚拨打了米久槐的电话?”娄振华拨通了陈迎的电话。
“是我拨打的,米久槐怎么啦?”电话中传来陈迎的回答声。
“那不好啦!可能是米久槐出车祸,快来!”娄振华顿时感到一种不祥的兆头。
“不可能吧,米久槐刚刚抢救完病人,骑自行车回家,出医院大门才几分钟的时间,不可能是他啊,你们再仔细辨认。”陈迎在电话里说。
电话刚刚挂断,病人的手机又响起来了,手机上显示的都是参与抢救医护人员的号码。
“没错,这就是米久槐医生!”擦干病人满脸模糊的血迹,大家才认清病人竟然是在医院相识20多年的老同事。
医护人员迅速将米久槐推进急救室进行抢救。听到米久槐遭遇车祸的消息,医院领导和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迅速赶到急救室参与抢救。
一个小时之后,急救室的门开了,守候在急救室外的人围上去,医生和护士慢慢走出来,眼睛通红。很快,米久槐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的消息传遍整个医院。
同事讲述
“米医师在急诊科一干就是10年,几乎年年除夕值班!”
急诊科护士杨聪颍捏着已经打湿的纸巾说,“听说米医师出事了,我一直反应不过来,以为这只是个恶作剧。站在抢救室门外不断地想,他这么好的人,怎么可以出这种事……”
杨聪颍介绍,当天急诊科病人特别多,米久槐本来下午5时就可以下班,但他看到科室人手少,坚持留下来与同事们一起加班抢救病人。直到当日晚上快11时,科室还接到了一个溺水病人,米久槐参与了抢救,待病人呼吸正常、血压平稳后才离开医院。但想不到的是,米久槐才刚刚出医院大门就遭遇了车祸。
“他能吃苦,危急时刻总冲在最前面,是我们急诊科一名难得的人才!”说起米久槐,市中医医院急诊科的医师、护士都赞不绝口。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窗口,事务繁重,一般情况下医生干上两三年后都想调离,但米久槐在急诊科一干就是10年,而且几乎年年除夕值班。
“危急时刻,他总冲在最前面!”娄振华与米久槐是老搭档。在娄振华的印象中,米久槐工作一丝不苟。此前仅一年多的时间里,米久槐出急诊100多次,抢救重症病人400多人次,放弃了60多个节假日。
去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淮川街道新北社区38岁的陈斌因患淋巴瘤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机。而当时正值吃午饭时间,米久槐见此二话不说,午饭都没吃,在抢救室内一站就是5个小时,一直忙碌到下午5时还没休息。
“我当时看他饿得不行了,就泡了一桶方便面给他吃了。”娄振华至今还记忆犹新。
亲人心声
“离过年只差一天,你为什么一下就走了?”
春节前夕,米久槐把妻子和女儿送回老家陪父母过年,自己则于次日回到了工作岗位。
2月7日晚,接到丈夫噩耗的妻子吴志群和女儿米粟还远在米久槐老家——湘西永顺县三家田乡合心村,她们举着火把步行2个小时才走出了大山,在三家田乡乘车赶回浏阳。
“儿啊,离过大年只差一天,你为什么一下就走了?”接到噩耗后,从湘西大山深处赶来的父母怎么也不相信眼前的事实。75岁的父亲米庆松说,儿子出生贫困,但他从小刻苦学习,199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当时全乡唯一的本科生。
“每当外面鞭炮声响起,我就会特别想念儿子,希望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而他为了工作,很多年除夕都是在单位过的。”米庆松说,儿子本来准备值完春节班后回老家陪伴年迈父母,可是离过大年才差一天时间,却接到儿子的不幸消息。
谈起米久槐,吴志群一直低声抽泣。“我见他的第一面,觉得这个人很踏实,很可靠。”吴志群说,丈夫把热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和患者身上。在家里,米久槐告诉家人,别的电话可以不接,只要是医院的电话必须马上接。
可是20年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米久槐也时常牵挂着远在湘西的年迈父母,他好几次对朋友说,“有时间的话真想好好孝顺父母,但工作实在太多,真没有时间。”吴志群说,丈夫生活上的俭朴是公认的,为了贫困的家庭,他至今欠下很多债务。
“爸爸不会用语言表达爱,他都是用行动证明。”米久槐的女儿米粟说,爸爸很顾家,尽管工作很忙,但他一有空就会辅导一下她的功课,陪她玩,带她去公园。
“爸爸说好会送我去上大学的,为什么不实现诺言?”米粟早已泣不成声。
感人一刻
“米医师常要我送两份盒饭,一份给病人,一份给自己。”
米久槐热爱他的岗位,更热爱他接诊的病人。
米久槐走的那一天,他最后抢救的患者李自伟已完全康复出院。“他经常值急诊班,我与急诊科接触得也比较多,他真是个好医师,我每次生病,都是他给我看病,也多次为我垫付医药费。”李自伟得知米久槐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的消息后,急忙赶到医院为他送行。
“有一次,我父亲发烧,我打电话给他,他让我不要过去了,晚上下班后,他就顺路来我家。还有一回,我同事半夜怕打扰他,给他发了条咨询短信,本以为要等到天亮才有答复,没想到只过了几分钟,米医生就回短信了,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住在医院附近的王平慧也特意赶到医院,他要见米久槐最后一面。67岁的邱招兰在市中医医院对面开了一家小吃店,在她的印象中,米久槐是一个“吃足了苦的人。”邱招兰讲述,米久槐每次来店里吃饭,一般就只点一个蒸菜,而且蒸菜都只点素菜,当时荤菜6元,素菜4元,而对待病人,他从不吝啬。
“每次我给他送饭过去,只要有病人在看病,他都示意我将饭放在一旁。”邱招兰说,米久槐不管多饿,只要有病人在,他都会把饭菜先搁在一边,直到抢救完病人才吃点饭。
“米医生经常要我送两份盒饭,一份给病人,一份留着自己吃。”邱招兰回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给一个尿毒症患者送了一盒饭,米久槐把她叫到一旁,偷偷把饭钱交到她手里。
网友怀念
浏阳网为米久槐网上建馆
论坛想发动网友一起来缅怀这位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你可以去送上你的悼念与怀念。
因为他总是及时地去救治每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让很多人从危险变为安全,这次自己却无法救治自己,这就是我们最平凡的超人。
——浏阳论坛网友yuepo
从米久槐离世到现在,他的名字在市中医医院不断地被重复着,大家都表达出对于米久槐的缅怀。而浏阳网,浏阳论坛网友也纷纷发帖悼念米久槐。
为给大家提供一个网上缅怀悼念白衣天使的平台,浏阳论坛特别为米久槐建立了一个网上纪念馆,您可以登录http://jinian.zupulu.com/cemetery/?mid=50722,大家可以为这位白衣天使送上最诚挚的祝福,让这位不平凡的医师在天堂过得更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