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追忆大师 > 正文
  • 与恩师的师徒情缘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锦善 时间:2012-10-15 07:55:00
  • 核心提示:  王伯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育家。我作为王老的弟子,有幸忝列恩师的门墙,是恩师的厚爱和提携。1975年秋,我被选送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一年,有幸跟随恩师学习。1980~1983年,恩

      王伯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育家。我作为王老的弟子,有幸忝列恩师的门墙,是恩师的厚爱和提携。1975年秋,我被选送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一年,有幸跟随恩师学习。1980~1983年,恩师以编审《中医儿科学》名义点名要我“借用”在中医研究院,继续在恩师身边学习。后几年更是登堂入室,耳濡目染,学与日进。后几年我在恩师身边,朝夕伴随左右。上午跟随老师门诊或查房,下午审阅书稿,晚上则整理笔记。每天下午4点钟到老师书房,或向老师汇报书稿情况,或听老师讲解约半小时,然后陪老师到外面走走,6点左右回家吃饭。在恩师身边学习,许多问题经他一点拨便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

      恩师全家把我当成家中一员看待,师母吩咐我午、晚两餐必须来家里陪老师吃饭。按照恩师的说法叫“同吃同住同劳动”。因此我在恩师家吃了几年的饭,既不要我交学费,也不要我交伙食费。

      每天下午4点半陪恩师到外面走走,是向恩师请教的最好时段,真是既轻松又极为受益。恩师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在边走边谈中一一流淌。现在回想起来,十分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带录音机完整地记录下来。每一次走进颐和园,进一个殿、跨一道门槛、走一条小道、看一幅画,以致一棵古树、一枝名花,恩师都能跟你讲一个典故、说一个笑话,真是处处有学问,事事有缘因。

      恩师博学广识,医文并茂,在诊余撰写了大量的“随笔”和“诗词”,从一个侧面可了解恩师广博的学识、优美文采。恩师常自嘲:“平生最爱诗书画,老来难忘烟酒茶。”他酷爱读书,对文史哲、诗书画、金石、戏剧均有研究,且见解独到,他接触的文人雅士都是我国一流的文化人,“蜀山燕云,高谈惊座,浅斟低吟”,“暇时风檐展书,寻章摘句,无争无悔,聊以自娱。”

      恩师是1987年6月28日逝世的,当日上午还在接诊看病,午餐时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先生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中医事业奋斗的一生。

      一代大师走了,但他的精神和经验都将继续泽浴后世,造福人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