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追忆大师 > 正文
  • 纪念一代名医王伯岳百年诞辰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2-10-15 07:52:00
  • 核心提示:  王伯岳先生(1912~1987年),字志崇,四川人,当代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育家,中医儿科学泰斗。  先生出生于三世医家,祖父王崑山念众生缺医少药之苦,不辞艰辛,种药贩药,学医行医,其父王朴诚以儿科为精专,医术

      王伯岳先生(1912~1987年),字志崇,四川人,当代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育家,中医儿科学泰斗。

      先生出生于三世医家,祖父王崑山念众生缺医少药之苦,不辞艰辛,种药贩药,学医行医,其父王朴诚以儿科为精专,医术精湛,被成都百姓誉为“王小儿”。

      王伯岳自幼聪敏,6岁时跟随四川名儒刘洙源攻习文史,16岁时,立志学医,先到成都“两益合”药店当徒学药,遍读医书,并接触很多成都名医之处方。3年出师后,又拜师成都名医廖蓂阶先生门下,尽得真传。此间,上午随父侍诊,以得承家教,下午听廖先生讲课,以求问解惑,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功底。

      1955年先生父子奉调进京。先生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秘书,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首届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医药卫生工作组副组长等。

      先生学识渊博,临床经验宏富,医名远播。尤以儿科著称,誉满京城,北京群众呼为“小儿王”。他临证精于辨证,重视小儿体质因素,主张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并十分重视脾胃在小儿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上的重要作用,倡导小儿脾胃以理脾助运为主,不可一味壅补。他熟谙药性,用药精审,处方严谨。

      先生十分重视小儿体质调理和护养保健,对疾病治疗主张“三分医药,七分调理”。

      先生博学广识,对文、史、哲均有研究和造诣,工于诗文,喜好书画,儒雅刚正,出口下笔皆成文章。先生还长期担任部分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并培养了大批学生。他主持编写的《中医儿科学》融会古今儿科精华,是我国第一部儿科学术体系全面、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中医儿科专著。他牵头创建了中华中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开创了我国中医儿科学术新局面。先生晚年荣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医药卫生工作组副组长,为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建言献策,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促成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少年班”在山东中医学院的创建,为中医高等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

      2012年9月23日,纪念王伯岳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300多名学者齐聚一堂,缅怀他的学术丰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