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有一段关于医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能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怅,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救赴,无作功夫形迹之心,若此可为苍生大医。”
细读,浮想近日看到的名医郭春园的故事,心中若有感触。
郭春园出身在河南洛阳白马寺北边平乐村的郭家。这是一个中医世家,平乐郭氏正骨在中原大地上赫赫有名,也是我国传统正骨四大流派之一,是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郭春园,就是"平乐郭氏正骨"的第五代传人。
郭家世代行医,其举堪称传奇。平乐郭氏正骨每天收治病人数以百计,但从未因治疗发生纠纷,更没有听说过谁因为没钱而未看成病的事。患者中,贩夫走卒、达官贵人,但无论贫富贵贱,都得排队等候,没人有特权。
以前,郭家门外的大槐树下,摆着一只大筐。郭家有个规矩,看病没有价格。穷人拿点粮米往大筐里一放了事,无人监督;有钱人就买点像样的礼物,也和穷人一样,往筐里一放。实在没钱没东西的,病好后,也可以留在这儿,到郭家的地里干几天活,伺候几天别的病人。
60多年前,郭春园从父辈手中接过了平乐郭氏正骨的大旗。从1953年,公私合营的郑州市管城区联合医院,郭春园离开了郭家老宅。他的门前也没有了老宅门外大槐树下的那只大筐,但是,这只筐子却始终留在郭春园的心里。
在郭春园郑州的家里,客厅里摆的不是沙发,而是一张木板床。这是他为随时到家里来的病人准备的。不管认识不认识,不管病人是一身泥还是一身土,甚至浑身是血,郭春园的家永远向他们敞开大门。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为了救治病人和临床教学,郭春园在X光下整整工作了25年。作为医生,他比谁都清楚放射线的危害,但如果给患者接骨时要戴上重达几斤的含铅防护手套,就无法实现他百分之百的正骨要求,因此,郭春园一直不肯戴上沉重的铅手套。
1982年,59岁的郭春园左手食指因长期遭受X光射线侵蚀而开始溃烂,伤口长期流血化脓。为防止癌变,大家劝他尽早截掉左手的食指。但郭春园为了坚持给病人正骨,他坚持拒绝。后来,直到2001年,78岁的郭春园受伤的手指查出了鳞状上皮癌,他才不得不截去了左手半截食指。术后不到一周,他又坚持像以往那样每天专家门诊,每周三天住院部查房。2005年2月,郭春园最终因为癌症离开人世。
2005年,郭老去世时,我没有注意到他的故事。后来,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中,我看到了老人因X射线而变形、癌变的手,心中大震。
诚如药王孙思邈之言,郭老即为“苍生大医”。
遂感:人生在世,无论任何职业,如能不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身命,不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专心致志,不做表面功夫,为了理想坚持努力,定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造福苍生。如大医郭老,受人尊敬,令人钦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