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溪农村下乡的时侯,赖德林是乡亲们信赖的赤脚医生,他为村民治病,不
取分
文,还经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资助病人。有个名叫左小芬的孤儿生
病了,他一
次就拿出一半的工资给孩子买药治病。
5月14日,保健时报记者来到开县医院调查采访赖德林的事迹的时候,提起赖医
生全院职工都说他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开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李军是赖德林的徒弟,李军说,参加工作后师傅给他上
的第一堂课就是做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关爱病人、敬畏生命是一个医生的基
本素质。然后才是具有高超的医术。“仁心仁术”是对一个医生最起码的要
求。
赖德林不但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李军记得在1998年时,科里接了
一个胃癌患者,在外院手术后出现胃瘘,并且严重衰竭,需要支持治疗及再次
手术。病人当时已经家徒四壁,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已经交到学校的学费又要回
来准备治病用。赖德林知道后,把这个病人收到自己病床,并且告诉患者,病
要治,孩子的学也要上。
赖德林为了这名素不相识的患者,找医院请示同意把手术费压到最低,他自己
又拖
着哮喘的病躯,满医院跑着动员大家给患者捐款。
患者的手术非常顺利。李军还清楚地记得病人出院那天的情景:病人的两
个儿女(儿
子刚刚刑满释放)齐齐跪在老师面前磕了三个头,而病人自己则紧紧拉着老师的
手久久
不愿放开,老泪纵横。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铁桥镇58岁的村民王光会患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手术费要800多元,全家只
凑了
30元。若不及时手术,患者性命不保。赖德林一请示领导后,为王减免费用,
只收300元材料费,这笔钱患者也出不起,赖德林就做了担保先挂到账上。王光
会病愈后,有人提醒赖德林留个心眼,如果他不补交费用,不能让他走。赖德
林笑了笑,还是让患者按时出院了。不少人都认为他不会回来结账。都说赖主
任太傻,又要自掏腰包了。一个月后,王光会借了400元到医院结完账,用剩下
的100元买了礼品送到赖家。赖德林接过礼品带着王光会到了
买礼品的商店,向老板讲清了事情的原委后,商店老板马上收回礼品,退给王
光会100元。
一次,一农村妇女不知为何肚子疼痛不止,赖德林诊断是蛔虫引起的梗
阻,需马上动
手术。一听要手术,病人和家属都不说话了。他们家很穷,他们都不愿意做手
术,不就是肚
子疼吗,吃点止疼药不行吗?为啥非要把肚子劐开呢?是不是医生想多赚钱呢?
赖德林耐心地给患者和家属讲了这种病 的原理。患者丈夫还是不理解。
赖德林还是苦
劝患者应该接受手术。患者丈夫被说急了,提 出了一个荒唐的要求:手术
可以,如果病人死 在手术台上或者手术后没有发现蛔虫,赖医 生要抵命。
你要做这个手术,就要先签这个生 死状。
赖德林二话没说就签下生死状,并且承诺患者的费用手术后再补。 手
术的结果与赖德林的诊断吻合。患者 的丈夫红着脸、不停的向赖医生道歉。
开县人民医院院长张雨雷说。赖德林当了近40年外科医生,是重庆市首批
进入市医学会专家库的外科专家,是开县当之无愧 的外科权威。
他诊断了上万病例,做手术几千台,开创了开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的众多
第一。
他带领同事开展了阑尾切除、疝气修补、胃大部切除、胆囊切除、乳癌根
治、甲状腺次
全切除等普外科手术。并率先开展直肠癌根治术、坏死性胰腺炎经腹腔行腹膜
后切开减压术。从当医生开始就给自己立下了两条规矩,一是病人术后的当晚
要亲自守候观察;二是对经治的手术病人要随访复诊。
提起师傅的医术,已经成为当地名医的李军滔滔不绝:“从医三十年,老
师是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他始终坚持学习。他说,医学科学日新月异,每五年
知识就要更新一半。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除了要具有高超的手术技巧,更要有
扎实的理论基础,外科医生不重视理论.也就沦为了工匠。医学是一门经验学
科,当然也不能拘泥于教条,要懂得变通。有一次,老师到中和卫生院会诊,
做一台直肠癌手术,术中发生骶前静脉丛撕裂引起大出血,助手顿时傻了眼。
老师却从容不迫。他用大沙垫压迫暂时止住了血。然后用一枚消过毒的图钉钉
在骶骨上彻底止住了出血,病人终于化验为夷。一枚不起眼的图钉挽救了一个
病人。”
赖德林看病不但考虑疗效还惦记着为农民患者省钱。他认为医生收红包是自
己侮辱自己
开县人民医院位于重庆东西部。承载附近5个县农民就医问题,年门诊量17
万人次,住院1.2万人次,其中80%以上的患者是农民。
赖德林经常告诫大家:农村病人一年的家庭收入才一两千元钱,我们的一
张处方可能就是他们种一亩田或是卖一头猪的收入。有些病人甚至是借了高利
贷来做手术,如果我们还去盘剥他们,这和谋财害命有什么区别? 赖德林看
病不但考虑疗效还惦记着为农民患者省钱。
开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李玲说,赖医生开药总是选择便宜又有效的,想
着法子替农民省钱。1996年春节,除夕之夜。赖德林顶替生病同事值急诊班,
当晚做了8台手术。其中一个60多岁的老大娘,左小腿皮肤撕裂伤,老人身上只
有20元钱,根本住不起院赖德林与科室同事商量后,在急诊科手术室为患者做
了手术,留在观察室观察,为她节省了住院费等一笔开销。
4月19日下午.一男子从深圳市宝安区打电话到医院办公室,电话接通,男
子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哭。约5分钟后,男子才开口。他叫赵石,是开县赵家
镇帽合村人,现在深圳市宝安区某电子厂做部门主管。赵石说,12年前,他还
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一天突患急性肠梗阻。被送到开县人民医院外科做手术,
手术费要一千多元。母亲常年患病吃药,家里很穷,身无分文的赵父跪下求医
生救救儿子。赖德林见状,扶起赵父说:“莫急,我给你儿子做手术”,同
时.又向医院领导说明情况争取减免费用。医院同意只收500元成本费,但赵家
仍然给不起。赖德林发动外科同事捐款900多元。支付医院500元钱后,赖德林
让赵
父用剩下的钱供赵石读书。那年,险些辍学的赵石进了中学,后来读了中专。
现在已经成为
一家公司的主管。“没有赖叔叔,就没有我的今天……”电话中。赵石数次哭
得说不出话
来。
有人把外科称作“金外科”,手术之前送红包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说起来没人相信,赖德林行医38年,没有收过患者的一个红包、一份礼
物。
李军说,老师从来不收病人的钱物。实在推不掉的,他就按市场上的最高价买
下病人送来的东西。一次,一个甲状腺次全切除的病人的家属在术前神秘地把
老师拉到一边,塞给他500元钱。推让了很久之后,老师生气说:“你硬要给我
红包就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家属认为老师不收红包可能是对手术没有把握,决
定不做手术了。老师又把病人家属叫到办公室坦诚交心;“这个手术在医院里
我是做得最多的,手术是有把握的,这点请你放心。至于红包,医院已支付了
我工资,我不能收。”
患者成绍春说:有一年,我因甲状腺囊肿住进了开县人民医院,原定在第
二天上午九点进行了手术。我爱人当天晚上11点提上礼品和送上红包来到赖医
生家中,以便手术顺利些。但遭到赖医生的断然拒绝.并严肃的对我丈夫说:
“现在的社会风气很不好,你们不要学,我不收礼,一样将你的手术做成功,
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工作,何况你们更需要用钱治病。” 在采访中了解
到,赖德林不仅是农民的钱财不收,就连同事,朋友送的礼物也是拒不接受,
实在退不掉,他会假装接受,但转头又叫孩子原样送回去,因为这样,他曾被
人暗地 说过不通人情。赖德林的子女现在依然记得 有一天,开县电视台的
任叔叔送来些礼物.来 感谢父亲为他母亲成功做的手术,30年的朋 友,父
亲左右都无法推脱,迫于面子收下了 当任叔叔走了不久,父亲就叫他们提起
礼物 给送回去了。
赖德林的生前好友陈道义还讲了件有趣的事情。1989年一位老农民把自家的
一只大公 鸡捉来送到赖医生家,当即被拒之门外,农民就把公鸡放到门外就
走,赖医生马上开门急 呼:“你赶快拿走,这一带小偷很多,马上就会有人
拿走的。”这位农民才无奈地拿回去了。
赖德林人生最后一件事是捐献遗体,他要求家人支付相关费用。自己的遗
嘱也是让爱
人拿到街上的打字社里自家掏钱打的
2006年3月初,参加科室活动时,赖德林淋了一场雨,多年的哮喘被引发
了。为节省
费用,他就在门诊输液没住院治疗,门诊输液6天,有所好转,治疗就中止了。
赖医生身患哮喘病由来以久,经常上楼 就气喘吁吁。手术室的同事孙华
菊回忆道.赖 医生长期带病坚持工作,身上随时带着喷雾 解痉药。有次上
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需急诊手 术,慕名而要求赖医生亲自主刀,当时赖医生
哮喘发作,但知道病人情况后,他没有推辞。 连忙喷了几次解痉药,哮喘稍
有缓解后,立即 投入手术抢救病人,手术完毕,赖主任大汗淋 漓、面色苍
白,倒在手术室。
3月29日赖德林终于因为带病参加前一天的教师资格体检倒下了,检查结果
是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医院全力抢救,十几天后,终因多年劳疾而撒手人
寰。
4月1日,自感生命不多的赖德林,写下了自己的遗书。
在遗书中,赖德林向患者致歉,并且叮嘱家人:“我死后,请将遗体送往
华西医学中心。差费和车辆油费从我丧葬补助金中支付,如不够则由我家人支
付现金。”
他的遗书是让家人在街上的打字社里自家掏钱打印的。
《健
康时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