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追忆大师 > 正文
  • 怀念祝老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9 18:30:34
  • 核心提示: 祝谌予老师是我在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时的教务长。

    北京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当时借住在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条件很差,师

    资也缺乏,就在似乎已到了山穷水尽拟议搬迁南京的时候,祝老出任了学院的
            祝谌予老师是我在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时的教务长。
    北京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当时借住在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条件很差,师
    资也缺乏,就在似乎已到了山穷水尽拟议搬迁南京的时候,祝老出任了学院的
    教务长。他一方面主持教务,联络兄弟院校编写教材,一方面又登台讲授日
    语,以缓解没有外语(日语)教师之急。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接触祝老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高校开日语课的极少,更没有供中医院校的专用教材,祝老
    就自己编写,上课前发给大家油印的单篇讲义。就这样课堂上响起了朗朗读书
    声。我常去找祝老师辅导,他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纠正发音和写法,甚
    至我毕业分配到太原工作后,还是有求必应,给我审校译稿,还写上热情洋溢
    的信鼓励我,迄今我还珍藏着祝老当年用红笔给我审校的《三焦膵脏论》的原
    稿。尽管我天性愚笨,进步很慢,但确实为我后来帮助刘寿山老师编纂《中药
    研究文献摘要》打下了基础,这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

      祝老师从北京四大名医的施今墨先生,他临床经验丰富,又留学于日本的
    金泽大学医学部学习西医,是名副其实的学贯中西。祝老不仅在教室里课讲的
    好,临床上也是疗效卓著的中医专家,尤其善于药物的配伍。记得1958年在带
    领我们在京西门头沟煤矿医院实习时,他言传身教,并把施老先生传授的“对
    药”经验讲给我们听,详加整理后油印分发给我们。“对药”是施老先生和祝
    老的用药经验结晶,如治疗糖尿病的“对药”苍术与玄参,一般认为苍术温燥
    芳香,有悖于糖尿病的病理,但二老的经验是苍术能“敛脾精,止漏浊”,与
    滋阴润燥的玄参相配,可展其长而补其短,真是发前人之未发,验之临床,确
    有其效。

      1986年前后,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协作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微量元素
    分会的前身)成立,这个协作组成员广泛,既有中西医临床家,也有搞基础研
    究的,有中西医药院校,也有综合大学,如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协作
    组决定聘请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作为顾问,为我们的活动出谋划策,并联络
    有关学者,其中就有祝老,我作为协作组领导成员,一同去拜访了祝老,祝老
    很客气地说:“感谢你们的盛情,我将尽其所能和大家一起努力吧。”在此期
    间,协作组先后完成了中药党参和连翘微量元素标准参考物质的开发,推动了
    微量元素的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我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山西分会秘书,为
    活跃学术、交流经验而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或报告会,祝老都给予大力文持,千
    里迢迢地应邀莅临大会,做学术讲演,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的好评。
    我还曾陪同祝老到山西大同等地讲学,他白天做报告,晚上下榻的宾馆就成了
    “诊所”。虽然来人太多而影响了祝老的休息,祝老却笑着说,我的诺言是对
    病人“来者不拒”。的确,祝老视病人如亲人,来者不拒,据我所知,当年他
    住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小平房时,晚上慕名前往这个“免费诊所”看病的人很
    多,天天如此,祝老都是一视同仁,细心诊治,分文不取。

      1999年8月12日,祝老驾鹤西去,享年85岁。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者不下数
    百人,人们悲痛地为这位“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杏林楷模送
    行。今天是祝老仙逝五周年,我含泪写成此文,以示对恩师的悼念之情。

      祝老,我们永远怀念您!B05.3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