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为我国清代岭南著名医家,擅长内科与眼科,著有眼科专著——《眼科纂要》,理论阐述,临床实践,均不乏真知灼见,书中还创制了多首眼科著名方剂。该书著成于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21年后,鸦片战争爆发,外侵内侮,中医眼科学开始停滞衰落,百余年间,成就寥寥。《眼科纂要》作为这一时期著名的眼科著作之一,惜至今未见有系统之论述。笔者不惴鄙陋,对《眼科纂要》作一初步探讨,抛砖引玉,期冀学者之进一步研究。
1黄岩生平简介
黄岩,字耐庵,一字峻寿,嘉应(今广东省梅州)桃源堡人,光绪《嘉应州志·艺文志》有其传,谓生平淡于名利,习儒喜好为诗,撰有《岭南荔支咏》、《花溪文集诗集》,又兼读医学嗜岐黄书,凡《灵枢》、《素问》等医家著述及《薛己医案》、《景岳全书》,无不精研,深得其秘旨,逐以医名于世。除《眼科纂要》外,黄氏尚著有八册之内科综合性著作——《医学精要》见存。
黄岩自幼患痘传眼,被庸医误治,几近于瞎。稍长即究心是科,著此书时年已七旬,颇得其要。黄氏慨古今所传医书,多有简醒明净、便于初学者,独于眼科一书,或腐或奥,零星杂砌,都无善本可为捷获,乃纂选所熟究先贤名论,师友秘传,及身所治误者,撮为歌括,不繁不支,可歌可颂,结而成册,名日《眼科纂要》。
2《眼科纂要》概说
2.1成书年代《眼科纂要·叙》后署“岁在屠维单阏窒臬之月花溪逸士黄岩自叙”,据《尔雅·释夫》、《岁序异名》等资料所注,“屠维”为“己”,“单阏”为“卯”;“窒”为“庚”,“臬”为五月,即己卯岁五月庚日。《眼科纂要·治要》中“有医案在余《医学精要》书中,可参阅”之言,可知《医学精要》成书在前;黄岩著《医学精要》于清嘉庆五年(公元l800年),《眼科纂要》成书在1800年之后;又《眼科纂要·叙》中黄岩自称时“年得七旬”。综上,《眼科纂要》一书,当著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岁(1819年)。
2.2主要内容《眼科纂要》上、下二册共八卷。卷一眼科药要,卷二述五轮八廓、治要、认症等眼科基础理论,卷三经义、述论、列方,卷四至卷五论五脏补泻及暴风发热内障、赤脉大眦侵睛外障、疳伤内障等内外障病共48症,卷六至卷八列内外治方、著者医案、先贤治验等。现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存清己卯九经堂刻本,全书约8万余字。
2.3编纂特色黄氏由儒入医,所编之书,自以文字见长。其编是书,撮为歌括,便于诵读。全书篇幅,十之七八,或歌或诗,论药均以“某某药要歌”为题,论症有“认症歌”、“五脏补泻药要歌”等,内外障之四十八论,则俱用“望江南”之调。试举“论白膜侵睛外障症药歌”为例,此歌诀先述“白膜障”病因:“白膜障,眼内白膜生,渐至乌轮肝受克,急宜泻去肺炎蒸,免使遂受盲”;紧附方剂“泻肺汤”及“蒙花散”,备述组成及功效:“泻肺汤,知柏共黄芩,桑白骨皮和桔梗,蒙花散子继煎斟,火降病斯平”,“蒙花散,木贼蒺藜承,地骨桑皮蝉石决,连翘葙子菊花林,为末泡茶斟”,朗朗上口,简醒明净,初学便是焉。
3学术贡献
3.1重视辨证,整体审视黄岩认为论目之病,各有其症,识症之法,不可不详,症候不明,愚人昧路;经路不明,盲子夜行,可不慎乎!故治目光必先认症,认症必先识经络。又日,凡治目,只要识得部位,辨得虚实,无难事也。书中专门论述认症之篇章即有“十二经见症”、“五脏受病”、“认症歌”、“论五脏六腑症病”等,详论各经各脏受病所见诸症。黄氏临症所用辨证方法繁多,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辨内障外障等,其中尤以前二者最为重视。
3.1.1脏腑辨证目虽日肝窍,而五脏六腑之精华实聚焉。黄岩认为按五轮八廓,五轮之位皆实而可据,八廓之位皆虚而难觅。虽古来有关元、水谷、会阴、胞阳等名,然考其所论症治,仍不外五脏也。书中惟录五轮分五脏配五行,使简而可认。辨症施药无不与脏腑紧密联系,如开篇眼科药要,即按药物脏腑归经条列,又有“五脏受病”、“五脏补泻篇”、“论五脏六腑症病”等篇专论脏腑辨证施治,甚为重视。
3.1.2八纲辨证黄岩认为八纲之中,阴阳为医道之纲领,表里寒热虚实,乃医中之关键,然六者之中,又惟虚实二字最为紧要。凡病目者,非火有余,则水不足,但宜辨其虚实可矣。不足者补之,有余者泻之。黄氏在《眼科纂要》中专设“五脏补泻”篇,下分列五脏虚实症药歌,论述五脏虚实补泻、辨证施治之要诀,使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紧密联系。
3.2内治为主,艾敷兼治如前所述,黄氏同时是一名杰出的内科医家,其治眼病亦多推崇内治方法,提倡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施以方药治疗。识经络之通塞,辨形势之进退,当补当泻,或行或止,内王外霸,既了然于胸中,攻守常劫,其无误于指下,症的治当,百发百中,吾辈能以药代刀针,则技之精妙可以入神矣。书中所论内外障症及篇末医案,多用方药治疗,效如桴鼓。如“过服克伐内伤元气等症”:一男子患时疮,服败毒散致二目昏花,由内伤元气,视物不明,服石觯发光丸复明;又如“肺气壅盛睛肿痛等症”:一男子白睛肿胀不红昏花,此火热之故,用济生清金散二剂而愈等等,反映了黄氏辨证之精,用药之明。中医眼科自《秘传眼科龙木论》起即有手术治疗眼病之记载,历代医著亦多有论述。黄岩并不反对眼科外治法,但于金针术外另辟蹊径,以艾灸及外敷药为主,简便易行无创,且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如治脾胃痰气所致核结胞上之眼瘤,先以艾火灸三壮,随以膏药贴之;治湿热停滞脾胃之眼皮腐烂,灸于眼鱼尾穴,以小艾灸四五壮,以膏药封之等。黄岩在书中详列了卷云丹、珍珠开明丹、清凉散、光明眼药、洗风眼等数十种点眼方药,谓斟酌得宜,百发百中,足见其对外治法研究之深。
3.3补肾泻肝,清热除湿黄氏治疗眼病重视肝肾二脏的协同作用。按五轮学说,是虽五脏,各有部位,然论其所主,则瞳仁之关系重焉,夫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子肝母肾也,有子母而能相离者哉?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蒙眩晕。提出凡病目者,非火有余,则水不足,辨其虚实可矣。治疗上倡导肝有泻而无补,肾有补而无泻,因症制方,泻肝有清肝汤、泻肝汤、通利丸、大通丸等,补。肾则以清心养荣汤、益肾丸为主。黄氏治疗眼病注重清热除湿。湿热之邪是导致眼疾的重要病因,内外障四十八论中多处论及湿热致病,如“烂弦风,脾胃湿热冲”(二十三论风弦赤烂外障),“疮如粟,生于眼胞中,脾胃上中留湿热”(二十九论风粟外障),“漏脓血,常出皆头中,此是心脾积湿热”(三十五论漏脓血外障)……针对湿热之邪,黄氏创制出除湿汤、清脾饮、坠血散等一系列清除湿热之方剂。值得一提的是,黄岩并不赞同一味清热解毒。《眼科纂要)ie著者幼年,痘后伤眼,被庸奴一味清凉解毒,以至翳包乌轮,状如龙眼肉,后延上水许公元至日,脾肾两伤矣,速服人参,如言服之,其夜翳如壳脱,复见天日。有鉴于自身深刻之体验,黄氏文中痛批庸庸者流,一遇眼疾统称“曰火”,使暴受风寒,及脾肾虚损之辈,无不深受其害。
3.4药物及方剂学的贡献黄岩的两部医学著作,都把药性论述放在篇首。《医学精要》全书八卷,卷一药要须知、药反须知、药畏须知、劣性须知、解药须知等,认为病有万变,治各有药;《眼科纂要》上卷之首即眼科药要,列有心经药、肝经药、脾胃经药、肺经药、肾经药、祛风药、凉血药、散血药、退肿药、止泪药、退翳膜药、止痛药、细料药等数百种眼科用药。黄岩谓目虽日肝窍,而五脏六腑之精华实聚焉,居至高之位,人之日月也,故治之者制方用药,有志斯道者,宜细玩熟玩焉。黄岩在《眼科纂要》中选录及创制了大批眼科方剂,以歌括之,简醒明净,如新制柴连汤,方歌谓“目风兼火泪如汤,急用予家柴连汤,芩芍蔓荆栀胆草,木通甘草及荆防”;又如消翳汤,“有翳无火消翳汤,木贼蒙花归尾将,生地曼京只壳芎,柴胡甘草及防风”。书中所辑如除湿汤、新制柴连汤、消翳汤、泻肺饮等皆为眼科著名方剂,配伍严谨,疗效确凿,见收于《中医眼科学》各版教材。现代临床辨证应用新制柴连汤治疗急性视神经乳头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病毒性角膜炎、前巩膜炎、急性泪囊炎等阳,除湿汤治疗眼科带状疱疹等均获良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