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厥、颠疾与脑病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陈国华 时间:2008-03-27 14:23:05
  • 核心提示:  厥之含义约有三:一是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大多数能逐渐苏醒的一类疾病;二是指四肢寒冷;三是指癃证之危重者。笔者所谈之厥,乃属第一类。如《内经》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在受到精神刺激的情
       厥之含义约有三:一是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大多数能逐渐苏醒的一类疾病;二是指四肢寒冷;三是指癃证之危重者。笔者所谈之厥,乃属第一类。如《内经》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在受到精神刺激的情况下,导致气上逆,气逆则血亦上逆。气血上升,郁积头部,大脑充血。薄厥甚者,则可见“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内经·脉解篇》云:“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煎厥之证为“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甚至出现天旋地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厥之最重者,为大厥。虽也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所致,但发则暴死。

      颠指头部。颠疾,即头部之病。厥与颠疾关系密切。《内经》云:“厥成颠疾。”“颠疾……脉搏大者,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头痛颠疾,下虚上实……。”颠疾的最初症状为头晕头痛,其发病机制为下虚上实。下虚者,肝肾阴精不足也;上实者,肝阳上亢,化火生风。下虚与上实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厥与颠疾有时发病非常急骤,证候表现极重,故《内经》云:“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

      综上所述,厥与颠疾之病,具有相同特点:

      1. 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

      2. 病轻者,仅有头晕头痛,或耳目不聪;

      3. 病重者,发病快速,其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并可出现偏瘫;

      4. 病变部位均在脑部;

      5. 发病机制为气血上冲于脑,或下虚上实。

      祖国医学虽无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等病名之记载,但从《内经》有关厥与颠疾之论述来看,说明中医对现代医学之上述疾病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所观察,有所记载,有所认识,并不断延续、发展、深化。后世医家在厥与颠疾理论指导下,创制了不少滋养肝肾,熄风潜阳的有效方剂。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