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医学源远流长(二十三):岭南中医药刊物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姝淳 时间:2007-07-19 21:29:14
核心提示: 随着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以及西医在广东的发展,岭南中医人开始寻求发展中医的道路。为了抗争“废除中医”的谬论以及进行中医的传播和学术交流,中医人开始创办中医药刊物。 广东的中医药期刊大部分出现在1929年中
随着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以及西医在广东的发展,岭南中医人开始寻求发展中医的道路。为了抗争“废除中医”的谬论以及进行中医的传播和学术交流,中医人开始创办中医药刊物。
广东的中医药期刊大部分出现在1929年中医风潮之后,是广东中医界对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中医的压制甚至想废除中医的政策的一种反抗手段,是抗争的重要舆论阵地。据已有资料统计,截至1949年共有《赞育月刊》等37种中医杂志出版,并且还有26种见存,其他11种也有文献记载。
现存最早的广东中医期刊,是民国十一年(1920年)由广东赞育医社出版的《赞育月刊》。广东最出名的中医药学杂志是1931年1月由岭南医林一谔社创办的《医林一谔》,该刊是在陈任枚校长的支持下创办的,主编是广东中医专科学校的李仲守和陈亦毅。刊名出自《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该刊文笔犀利,观点鲜明,风行一时,蜚声海外,在近代广东中医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由于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提案之时,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决议废止中医中药四项措施,其中有一项是“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医林一谔》为此专门印刊了“医药生机专号特辑”,洋洋洒洒19余万言,谓教卫二部焚坑国医国药之痛史不可忘,并详细搜载了广东陈任枚等11位参加中央国医馆成立大会的代表在会上所做的种种努力,俱极详备,不仅是当时抨击当局的重要文章,也是当代研究中医近代史的重要文献。
由于解放前中医办期刊,经费没有固定来源,所以期刊种类数量虽多,但寿命却不长,一般出版三、五期即销声匿迹。张阶平编辑的《杏林医学月报》出至101期,期数最多,每期发行量约千余份。
《杏林医学月报》从1929年1月创刊,出版至1937年7月。除1929年2月、12月因故停版外,该刊每年出版12期,每月1期。现广州存有1929年1月至1937年7月的1至101期,是民国时期广东中医刊物出版时间较长、出版期数最多者,也是现今广州市内保存最完整的中医期刊。其宗旨是融贯古今,沟通中外,研究中国医药之实用价值,宣传我国中医药文化。《杏林医学月报》在政府对中医采取压制政策的二三十年代,在中医风雨飘摇之际,坚持出版近9年,成为中医界前辈为中医争取生存权、抗击邪恶势力的重要武器,是30年代广东中医界重要的学术和舆论阵地。
在上个世纪20年代,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医药学术期刊的出版不仅是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播的需要,更是中医药争取生存权利的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各地创办中医药刊物。广东出版的《广东中医》、《新中医》、《广州中医学院学报》都蓬勃发展,成为交流和传播中医学术的重要阵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