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灸法保健话古今(上)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45:36
  • 核心提示: 1973年11月28日,在我国湖南省长沙市郊区的一个叫马王堆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被称作马王堆3号汉墓进行发掘。当时,人们期待着能和~年前在1号墓即西汉长沙丞相利仓的夫人辛追之墓一样,再次发现埋存地下2100多年仍未

         19731128日,在我国湖南省长沙市郊区的一个叫马王堆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被称作马王堆3号汉墓进行发掘。当时,人们期待着能和~年前在1号墓即西汉长沙丞相利仓的夫人辛追之墓一样,再次发现埋存地下2100多年仍未腐烂的保存异常完好的古尸。发掘的结果,尽管这一点未能实现,然而在墓主为li仓之子的3号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绝伦的随葬器物,不但较之l号墓毫不逊色,而且更让世人震惊的是发现了许多稀世罕见的在当时没有纸张情况下在绸帛和竹木上书写的帛书和竹木简。在这些帛书和竹木简中,医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帛书共二十九件,医书便占了五件;四种竹木简,则全部都是医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医书中,有两部是专讲灸法的经脉学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脉灸经》,这是迄今发现最古的有关灸法和经脉的记载。灸法不仅出现在这两部著作中,在同时出土的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中也有相当多的记载。因此,从古医籍正式文字记载的角度看,灸法在我国的普遍应用至少在两qian三百年以上。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些我国最古的医书中竟无只字片语提到现在广泛应用的针刺之法。所以灸法,不仅是起源于我国的世界上最早的非药物疗法之一,而且可能早于针法的应用。

     

    灸法不仅起源早,而且在我国从两晋南北朝一直到偏安临安的南宋王朝曾经十分红火,可谓高潮迭起。晋代著名的医家葛洪《肘后备急方》,大量收集了当时及前人治之有效而又简便易行的民间验方。其中,共109条针灸验方,而灸的验方就占94条之多。根据《南史-齐本记》记载,当时的南方人从北方学得灸术,因冶有效验,迅速推广,一时间在都城中大为盛行,被称之为圣火,甚至连皇帝颁发诏书部禁止不住。在唐宋时期,灸疗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趋向专门化,出现了以施行灸疗为业的灸师。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一首叫作《谴疟鬼》诗中写道:“灸师施艾炷,ku若猎火围,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大炷艾灼治病的场面。另一方面是灸疗的普及化,一些非医者对灸疗也加以推崇或应用。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专门写了《灼艾帖》,当时一位叫李唐还画有《灸艾图》来推广灸法。值得一提的是,宋史中还记载,有一次宋太宗病重,父亲宋太祖特地去看望他,亲自为他用艾灸的方法治疗。

    与针刺疗法相比,灸法不仅具有同样的治疗多种疾病的作用,更有重要的防病保健的价值。《旧唐书》曾记载了一个叫柳公度的人一,年纪八十余岁但步履仍十分轻健,其养生之术一是处世达观,一是长期使用灸法:“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唐朝著名医书《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灸膏肓穴可以达到保健增寿的效果:“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另一本重要医书《外台秘要》还介绍灸三里穴预防老视眼,“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

    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从而推迟衰老。(作者系中国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

     

      上海中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