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见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陶弘景把甘草誉为众药之主,认为它有安和草石而解诸毒的功效。甘草还有一别名,叫“国老”。据唐代大医学家甄权说,甘草能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本草毒,调和众药的功劳无药可及,于是甘草就被奉为“国老”了。
甘草能解毒,绝对不是记载于纸上的传说,它曾于明朝救过太医盛寅的命。
盛寅是江苏吴江县人,因医名闻于天下,被征入宫中做了御医。宣宗年间的某天,盛寅照例早起到太医院上班。不料,刚巡视完御药房,就猝然晕倒不省人事了。太医院圣手如云,他们试遍了通关取嚏、针刺人中、灸百会等中医急救法,也没能让盛寅苏醒过来。
这件事很快被宣宗皇帝知道了,他命人贴出皇榜,招募神医来救治,连同盛寅的病历摘要也写在了皇榜上。皇榜一经贴出,舆论为之哗然,唯独没人敢揭。
这件事情传到了一个草泽医的耳朵里,这位草泽医早就看过了皇榜,只是苦于不识字。现在得知是盛太医病倒了,顿时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大摇大摆上前去接了皇榜。很快,草泽医就被带到御药房给盛寅看病。他早对盛寅的病情了然于胸,但在众太医面前也不能太过寒酸,于是三部九侯诊起脉来。细诊完毕,又故作凝思状。御药房的太医们早就备好了笔墨,以待高明指教了。草泽医连字尚且不识,焉能用得笔墨?只见他大手一挥道:“不必书写脉案处方,但取甘草半两,煎汤服下即愈。”
众医将信将疑,又不得不照办。一盏茶的功夫,甘草汤已煎好,早有侍者给盛寅徐徐灌下。一剂药服完,盛寅鼻头已微微有汗渗出,再过一刻钟,盛寅醒了,诸恙若失。
宣宗皇帝得知盛太医已被一位草泽医治好,急忙传见此人。草泽医面见皇上后,还没来得及行完大礼,宣宗就忍不住发问了:“为什么众御医治不好的病,你单味甘草汤就能治好呢?快细细讲来。”草泽医初见龙颜,不胜惶恐,手脚开始有些颤抖,但还是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徐徐答道:“启禀圣上,盛太医的病,既非暗风,亦非客忤,乃因年事已高,正气渐衰,又未及吃早饭,谷气不得续,空腹卒入御药房,中百药之毒而发厥。小民以草药治病为生,凡操同业者,无不日日与药为伴,常见前辈年高者,因空腹侍药而发晕厥,师辈所传救治方法,即取甘草半两煎汤服下,可保立苏。盖因甘草性味平和,善调和诸药而解百毒。”
宣宗听完,称奇不已,遂召见盛寅相问,果然是空腹人御药房。宣宗更加叹服草泽医的医理圆融,于是赐其白银三百两,以为嘉奖。
甘草调和诸药而解毒的功效历代皆有记载,甘草也因此功效而屡见于古今名方,在《伤寒论》113方里,甘草的使用频率为70次,名列第一。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甘草解毒的效用。因甘草内含有具备抗炎抗过敏的甘草甜素,故甘草及其制剂对多种药物、食物中毒,如水合氯醛、乌拉坦、升汞、铅丹、河豚毒素、蛇毒、细菌毒素、农药中毒等均有一定解毒能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