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医学典籍《素问•上古天真论》把人的发育分成了几个阶段。男子的发育以“八年”为周期,其中有一个阶段叫“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坚强,故真牙生而长极”,而女子则是“三七,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牙”即“齿”,“真牙”就是“真齿”,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把“真”和“齿”合在一起,造出一个字——麒。至于麒是怎么长出来的,岐伯没有说,只说到了三八二十四岁,一般男子的真牙都已经长好了。而实际生活中,真牙的“生而长极”绝不是~个低调的过程,大部分的真牙都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诞生。
北齐年间,武成帝长了一颗真牙,疼痛难忍,于是召来众医师询问缘由。这时,管理御药房的典御邓宣文如实回答:“您到了长真牙的年纪,长真牙难免会疼,没有什么好的医治办法,等它完全长出来就不疼了。”武成帝本就疼痛难忍,焦躁不安,听了御医说没有办法医治,不禁大怒,当即下令把邓宣文拉出去乱棒打了一通。
众御医正心惊胆战之时,天才名医兼当朝高官徐之才求见。武成帝素来欣赏徐之才,连忙向他询问。徐之才听完“哈哈”一笑,随即拱手贺道:“您长的这颗牙叫智齿,是聪明长寿的象征,应该高兴才对。”武成帝听完解说,愁云顿散,重重赏了徐之才。
这个小故事被记载进了《北齐书•徐之才》传,“智齿”的称谓也由此而流传下来。
以门牙牙缝为分界线,由一侧门牙向里数,第八颗即是智齿的位置。每个人长智齿的年龄差异很大,有的人二十岁之前就长了,有的人四五十岁才长,有的人终生没有长。而且,四颗智齿也不是都会长出来,有的人智齿可能只长卜2颗,有的人智齿长到一半就不再生长。这种“长了一半”的情况被称为智齿阻生,如果横长在牙床里面,就叫水平阻生智齿。
在青春期后期,颌骨已经定型,有些人颔骨不够大,没有足够位置供智齿萌出。智齿就会阻生在颌骨内,向其他方向生长。
一般说来,智齿很少有能长好的。如果长不出来,牙龈就会包住智齿,造成牙龈发炎。一般大约隔半年或一年就会发炎一次,会一直持续到将其拔掉为止。武成帝的智齿疼痛,就是智齿引起牙龈发炎导致。
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对于长得不算太离谱的智齿,解决其疼痛不算困难,用些中药对症处理或者针刺丰隆穴,能很快见效。最难以忍受的是,上下智齿的不同步生长。往往是上排的“哥哥”已经长出来了,下排的“弟弟”还埋在肉里努力往外长。已经面世的大哥们迫不及待地要品尝人间的美味,一有食物入口,它们就会凑热闹来咀嚼,下排还在肉里的小弟们自然也要迎头顶上了。若是吃些蔬菜米面,也无大碍,偶而兴起,要吃点花生米就难办了,这可要付出以血肉作砧板的代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