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杏林拾趣 > 正文
  • 中药药名由来拾趣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杨立萌 时间:2013-08-08 08:54:00
  • 核心提示: 刘寄奴是宋高祖刘裕的小名。刘寄奴幼年时家境贫穷,靠割芦苇卖柴禾度日。传说,一日他遇见一条大蛇,便用箭射之,大蛇中箭而逃。第二日,他听到附近有捣臼的声音,便循声找去。只见几个青衣童子在捣草药,一问方知是为他们的主

        刘寄奴是宋高祖刘裕的小名。刘寄奴幼年时家境贫穷,靠割芦苇卖柴禾度日。传说,一日他遇见一条大蛇,便用箭射之,大蛇中箭而逃。第二日,他听到附近有捣臼的声音,便循声找去。只见几个青衣童子在捣草药,一问方知是为他们的主人治箭伤。刘寄奴听后不动声色,忙问:“为何不报这一箭之仇?”童子们说:“听主人讲,刘寄奴是真命天子,不敢伤害。”刘寄奴听后大喜,便大喝一声:“我乃刘寄奴也!”童子们吓得丢下草药便逃。刘寄奴捡回草药敷自己的金疮之患,果有奇效。后人便把这草药命名为“刘寄奴”。

        使君子
        相传古代潘州有一长者名叫郭使君,他孤身一人,闲时喜欢读些医书。一天深夜,闻得隔壁邻家小儿啼哭不止,便踱步前去查看。他见小儿面黄肌瘦,腹部胀大,便知是患了疳积、虫疾之症,于是他在住宅周围采了一种藤状植物的果实回来,煎了汤剂让小儿服下。第二天,小儿腹中的蛔虫便被打了下来,小儿的腹胀也渐消。消息慢慢传开去,附近凡有小儿患疳积、虫疾的,都来求使君医治,每求必应。几年后,郭使君无疾而终,附近的老百姓为纪念他,便把这种藤状植物的果实称为“使君子”。

        当归
    传说瞿塘峡圣姥泉边,长有许多名贵药材,奈何因青蛇盘踞,无人敢去采摘。有个小伙子胆大敢为,进山去采。

    临行时,他对妻言:“此去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三年不归,可自改嫁!三年后,小伙子采药归来,知妻已改嫁,万分后悔!他托人传话,要求与妻见面。妻说:“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未回,如今我已错改嫁,心如刀剜恨又悔!”小伙子送给她一包药材,此女本来有病,想胡乱吃些药草中毒而死,不想吃了小伙子的药,其病竟愈。后人遂叫此药为“当归”。

        鹿衔草

        传说从前有个摇纱的老婆婆趣魄一只受伤的麋鹿,放它归山。从此,麋鹿经常给老婆婆衔来些野果野菜。一日,老婆婆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此时正巧麋鹿跑来了,它见老婆婆手上鲜血直滴,就蹿出门外,没多久便衔来一丛草放在老婆婆受伤的手上,血霎时被止住了。后来人们就用这草治伤,因为这革是麇鹿衔来的,便称此草为“麋鹿草”。

        威灵仙
        从前江南有座古寺,叫威灵寺,寺里的老和尚认得药草,其中有一种专治风湿痹痛、骨头卡喉的药草。但老和尚为人诡诈,每逢有人求医,他总要焚香念经,把香灰倒在一碗水里,让病人喝下去病就好了。病人以为是佛祖显灵,其实碗里的水是药汤。这秘密只有在密室里煎药的小和尚知道。他因受不了老和尚的虐待,便故意在煎药时换上一些根本不治病的野草,结果因无疗效,渐渐地断了香火,而煎药的小和尚则在后门施药给病人。老和尚死后,小和尚成了主持,他栽种这种药草送于病人,分文不取。因此草药效显著,如同仙草一般,故名“威灵仙”。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