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古称“保宁府”。传说远古时候,这里本是一片穷山恶水的不毛之地。后来,玉皇大帝派小白龙到这里来治理山水。他不辞劳苦,呼风唤雨,将阆中打造得处处山泉清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谁知有一年忽遭大旱,一连七八个月没下过一滴雨,土地龟裂,本来烟波浩淼的嘉陵江也干涸见底断了流。小白龙眼见就要颗粒不收,生灵涂炭,一时间肝胆俱裂,血泪横流,放声大哭。震天动地的哭声感动了玉帝,玉帝便恩准他耕云播雨,以解芸芸众生的燃眉之急。然而,小白龙却从此一病不起,两眼红肿疼痛,泪如热汤,长流不止,倘不及时治疗,他很快就要双目失明。
恰在这时,孙思邈来到阆中采药。他见小白龙的眼睛又红又肿,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他仔细地替小白龙诊断之后说:“此病根在久郁伤肝,虽然病得不轻,但照我的方法治疗,不出七天就会全好。”说着他便从身旁的药箱里掏出一大把密蒙花,洗净,加水熬汤。随后用药汤洗过小白龙的眼睛,又让他喝了剩下的一半密蒙花水。在孙思邈的悉心治疗下,果然不到七天,小白龙的眼睛红肿全消,又变得明亮清澈了。后人为了缅怀孙思邈和小白龙,便将这个故事塑在了大佛寺的药王殿里,密蒙花可治眼病从此也流传开来。
密蒙花,又名蒙花、老蒙花。为马钱科落叶灌木密蒙花树的花蕾。分布在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以花蕾密聚、干燥、色灰绿、茸毛多、无梗叶杂质者为佳。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微寒,归肝、脾经,有清热养肝、明目退翳的功能。适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境、视物昏花。《开宝本草》言其“主青盲肤翳,赤涩多泪,消日中赤脉,小儿麸痘及疳气攻眼”。《本草经疏》言:“密蒙花为厥阴肝家正药,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肝热甚则为赤肿泪,赤脉,及小儿痘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药理研究表明,密蒙花含醉鱼草甙、刺槐素等多种黄酮类。经试验能减轻甲醛性炎症,降低皮肤、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此外有某些解痉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